我的婆婆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01
婆婆離開我們已經很多年了,在與她共同度過的十三年時間裡,我們的關系似一棵老榕樹,雖經曆風雨卻四季常青。婆婆是一位鄉下婦女,沒有讀過書,但她待人接物寬容大度,處事機敏果敢,是一家人的主心骨,也是當家人。這是我走進先生們家庭後對婆婆的最初印象。
初識婆婆,是在與先生相識确立戀愛關系後的一個春節。那一年天氣很冷,經不住先生的邀約和勸說,我決定随他回老家過年。那時老家的公路還沒通到鄉鎮,我們坐班車到鎮裡下車後,沿着一條山路往上爬,爬到半山腰一平坦處的時候,視野開闊起來,很大的一個平壩子,山青水綠,良田成塊,給人“别有洞天”的感覺。雖然山路兩邊的石壁上吊着冰條子,枯枝敗葉上罩着霜花,但清新的空氣、開闊的視野讓我心情愉悅。
我們順着平坦的小路再行十幾分鐘并看到了一村落,走到一茂密的竹林處,先生說前面拐過去就到家了。我跟在他的後面,心裡有些緊張,都說“醜媳婦總要見公婆”,這第一次見哪有不緊張的?跟着他來到一棟木房子前,跨進堂屋後先生大聲喊道:“媽,我們回來了!”這時從堂屋的右側門裡走出來一位婦女,大約60多歲,中等身材,穿着深藍色的對襟上衣,包着白色的頭帕,笑容可掬,驚喜地叫到:“是三兒,三兒回來了。”說着眼睛看向我,先生在旁邊介紹,我對着她笑,叫了聲“孃孃好!”笑容瞬間從她的嘴角擴展開來,蕩漾在臉上,漫入眼睛裡,看得出,那是滿意的笑,開心的笑。她有一對玉石般的眼睛,雖然上了點年紀,但又大又圓晶亮的墨色給人印象深刻。我在心裡暗暗感歎:“這麼好的基因,怎麼就沒遺傳給先生呢?”随後跟着先生進入烤火的房間,見到了公公及他的兄弟姐妹。
春節那幾天,婆婆對我客客氣氣,小心翼翼的,生怕對我招待不周。她每天起得很早,待我們起床飯菜已滿屋飄香,她炒的菜也很好吃,色香味俱全。過完年離開的時候,她塞給我六百元錢,我本不收的,在她的執意要求下,我收下了。在九十年代後期,六百元已經不少了,對于一個農村家庭而言,不知要省吃儉用多久才能積攢下來這筆錢。
回來的路上,先生說她母親對我很滿意,我笑而不語。我也是這時候才清楚地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婆婆共育有七個子女,先生在弟兄中排行第三。公公一生老實厚道,家裡的大小事情都由婆婆作主,婆婆對子女的管教很嚴厲,子女們怕的也是她。先生讀書時很苦,讀初高中的時候,婆婆天不亮就起來給他煮飯,然後他步行三十裡去鎮裡讀書,晚上趕回來吃晚飯,隻要能讀,婆婆再苦再累也送。聽先生說,他讀大學期間,每次離家婆婆都要叮囑他要以學習為重,真誠待人不惹事。他讀大三那年,婆婆去信用社取錢,工作人員多數給她1300元,婆婆走出來幾步發現不對馬上返回到櫃台把錢退還給工作人員,那位工作人員說不盡的感謝話。
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一家大小的生活很困難,婆婆每年要喂好幾頭豬和好多雞,她憑着勤勞勇敢和勤儉節約,把家裡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條。婆婆和寨鄰老少的關系處得也不錯,哪家有什麼大小事,她都第一個趕去幫忙,寨子裡的人都很敬重她。
02
我和先生結婚的那天,家裡喜氣洋洋,賓客滿座。婆婆忙進忙出可累了,但臉上始終挂着掩飾不住的喜悅。按照當地風俗,拜堂的時候我恭恭敬敬給二位老人磕頭,喊出了除父母以外的第一聲“爸、媽”,心裡是鼓足很大勇氣的,畢竟這一開口就是一輩子的緣分和責任。公公和婆婆欣喜萬分,特别是婆婆,那雙又圓又大的眼睛都快笑成了豌豆角。
結婚後頭兩年,我和先生在城裡工作,回去的時間比較少,一般都是二老過生日和春節的時候回去。由于工作比較忙我們打算暫時不要孩子,這可讓婆婆着急了,她一直盼望着,我後來才知道她爬山涉水去了當地很高的一座梵淨山許願,希望能早日抱得孫子,知道這事後我也不好說什麼,隻在心裡感歎,她老人家真是用心良苦啊!
結婚後第三年的夏天,兒子出生了,婆婆從老家趕來,帶了好多東西,雞蛋、糯米、甜米酒、豬油……等等,客房都堆上半間屋子了,她一直在我耳邊叮囑,不要吹風不要露腿不要洗冷水不要……我明白她的苦心,頻頻點頭答應。她每天把我盯得緊緊的,那時候沒有空調,我再怎麼熱也隻能忍着。在她的監督和細心照料下,我終于過完了月子,身體恢複得也不錯。
我父母雖和我們同在一座城,但父親身體不好母親要照顧他,我産假假期到了要上班,帶兒子的任務自然落到了婆婆身上,婆婆是心甘情願的,她喜歡她的孫子,每天都樂呵呵的。公公要留在老家照看兄弟家的孩子,所以沒和她一起來。
在與她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們也發生過一次争吵,也是唯一的一次争吵。那是兒子七個月的時候,我發現婆婆給兒子早上吃的東西,要重複吃好幾天才給他換别的,我就建議她早餐交錯來換着吃,這樣不會吃膩。也不知是不是我的語氣不對,她一下就發火了,說什麼帶了幾十年孩子還用别人來教?你行你自己來……我和她争辯了兩句,這下可不得了,她在家裡大聲地吼,訴說她這輩子受的苦和委屈,一句接着一句,我根本插不上話,我算是領教了她的口才,她作為當家人可不是白當的。我幹脆不再搭理她,讓她說個夠,那天她足足念叨了一早上。
後來我反思,婆婆一直是一個要強的女人,我作為媳婦當面說她,方式不對啊,她是母親是長輩要面子,即使我的建議是對的,她的心裡也不舒服不接受。而且,她一個人在家帶小孩子是很辛苦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體力也要精力。婆婆雖沒什麼大病,但她畢竟老了,已滿70歲,一整天下來,累得肯定夠嗆。想到這些,晚上我主動去和她溝通,承認自己不夠理解她……
那次以後,遇到什麼問題我換了一種方式,讓她的兒子就是我的先生去和她說,咦,真的很神奇,她兒子說什麼她都不發火,聲音大點小點她也不計較。後來我也悟到了,這婆媳關系還真是很微妙,她很在意你對她的看法,但又容不下你當面說她的不是。
婆婆來家裡帶孩子的第一年,回老家過春節的時候,我給她買了一對黃金的耳環,還有她和公公的幾套新衣服,花的錢不多,但婆婆很高興很滿意。當寨子裡的人問起,她都很自豪地說:“我媳婦給我買的。”也是從那時候我才知道,婆婆是一個非常注重面子的人。
03
兒子一天天長大,婆婆一天天變老。兒子一歲多能走路的時候,體重增加了不少,婆婆抱他有些吃力。兒子每天要纏着婆婆到外面去玩,家裡的空間已滿足不了他,婆婆抱不動他,他跑起來婆婆也跟不上,所以每次出去之前婆婆就用圍裙把他背在後面。一整天下來,婆婆被她的孫子折騰得精疲力盡。
我們每天下班回來是婆婆最開心的時候,她像得到解救一樣瞬間輕松下來,估計也是盼望等待了很久。兒子也越來越調皮搗蛋,有一天下午下班回來,看到婆婆右眼處有一片淤青,一問才知是她為了不和兒子到外面去,祖孫倆每人拿一把水槍在屋子裡嬉戲,從這間屋子跑到那間屋子,後來婆婆累了倒在少發上休息,不懂事的兒子喊她不起來就用槍柄打在了婆婆眼睛上……她老人家邊說還邊笑,我心裡很不爽,拉過兒子的小手,在和他講道理的同時,狠狠教訓了他。以婆婆的個性,也隻有她的孫子才敢這麼對她,常言說,祖輩對孫輩格外縱容和溺愛,一點不假。
我也做過對不起婆婆的事。那是先生去鄉鎮任職的那一年,兒子已滿2歲,家裡隻有婆婆、我和兒子,我從事的是辦公室工作,加班的時間多,照看兒子的任務幾乎全部壓在了婆婆身上。有一天晚上本不加班的,經不住幾位同事邀約,我向婆婆撒謊說加班,然後和同事們去打麻将了。待我深夜淩晨一點回來時,婆婆抱着兒子坐在烤火爐旁邊無助極了,兒子在大聲哭,婆婆在抹眼淚,倆人的衣服都沒穿好,看樣子是從被窩裡出來的,兒子到了晚上要找我,找不着就要哭。婆婆的衣服披在肩上,正在給兒子穿棉褲,一條腿穿上了,一條腿還光着……大冬天啊!我内疚極了,趕緊跑過去抱起兒子,讓婆婆進屋休息。這一幕深深震撼了我,也定格在了腦海中,我親眼目睹了婆婆照看兒子的辛苦和無奈,心裡是無盡的自責。好長一段時間都在心裡糾結,始終沒有勇氣向婆婆說出我的謊言。從那以後,除了加班,我再也沒有深夜回家過,也徹徹底底和麻将說了拜拜。
婆婆的手很巧,會縫鞋子會繡花襪墊,襪墊上鮮花和鳥等圖案栩栩如生。她煮的甜酒、辦的鹽菜、包的粽子堪稱一絕,味道好色澤鮮,在我家吃過飯的人沒有不誇贊的。婆婆雖不識字,但她記憶力好,會背“三字經”“道德經”……也不知她從哪裡聽來的。她還喜歡看電視,有時候看到開心處,一個人在那笑出聲來,開心得像個小孩子。
兒子滿3歲上幼兒園後,婆婆再不肯和我們常住,怎麼留她都要回鄉下,鄉下有公公種的菜、喂的豬和滿壩子的雞鴨……婆婆在鄉下生活了幾十年,對故土的依戀和情感是我們這些晚輩體會不到的。
後來婆婆病重住院,我請長假陪護她,看着她難受和虛弱的樣子,心裡隐隐作痛,人啊,最終都要走向衰老被病痛折磨。那一段時間也是我們離彼此最近的時光,她稍稍好點的時候會和我講述她年輕時候的事和家裡經曆的那些事,還讓我把她孫子喊來,說想他了,我兒子是由婆婆親自帶大的,祖孫倆感情深厚。婆婆最後離開的日子,全家大小圍在她身邊,她已說不出話,隻用眼睛掃視着周圍的人,在我身上停留了好久,我拉着她的手淚流滿面,最後看着她緊緊閉上了眼睛,無論小輩們怎麼喊再也不應答……
婆婆離開後,每次回到鄉下老家,心裡惆怅萬分,心酸不已,再也看不見她的身影,再也吃不到她煮的可口飯菜,再也睡不了她鋪的整潔床單,也深切領悟到了“娘在家就在”的含義。婆婆的一生是坎坷的、辛勞的,為了衆多兒女,為了整個家,一輩子勤勤懇懇,省吃儉用,她用智慧和堅韌挑起家庭重擔,傾注了滿腔的慈愛。她用自己的美德和言行教會兒女們做人做事,樸實無華,真誠坦蕩。
婆婆是我今生的有緣人,也是紮根于我心裡最敬最愛的媽媽和永遠懷念的人!
- 上一篇 我受着科學的教育長大,以為努力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一生
- 下一篇 《無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