闆栗上新,搶先嘗鮮
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正在碼字的我,被窗外一聲聲的叫賣吆喝聲擾了心緒,賣什麼呢?我透過窗戶探出頭去瞧個究竟。
一台皮卡停在我家旁邊的一個小廣場上,皮卡旁邊站着一白衣灰褲中年男子。聲音就是從挂在那輛皮卡車上的一個小喇叭裡發出來的,吆喝的内容是預先錄制好的,因此,翻來覆去地播放着簡單的一兩句話,枯燥乏味的很,就是一個代替人工嗓子的複讀機而已。
站在車旁的那名中年男子,顯然是走村串戶的小商小販,他通過喇叭廣而告之,向村民推銷、兜售某種産品。
這種售賣方式簡單直接,村民們喜聞樂購,這種針對留守老人、兒童的銷售模式,比什麼網購都強,錢物交換,消費明明白白。能用微信刷卡買單的老人,在當地已屬浪潮兒了。
小廣場是村民們的活動場所,也是約定俗成的臨時貿易點,三天兩頭就有小商販拉貨上門在這兒叫賣。有賣西瓜的,有賣水晶梨的,有賣燒鵝燒鴨的,有賣豆腐的,也有賣雞翅風爪的......隻要你兜裡有錢,村民生活一樣過得滋潤,可以輕易買到自己心儀的物品。
聽到吆喝聲,村民們從四面八方冒了出來,有想買點兒啥的,也有純粹出來湊個熱鬧的,買與不買都不尴尬。
今天這人賣的又是什麼呢?我側耳傾聽,想聽出個究竟來,奈何商家的吆喝聲是用方言錄制的,且通過粗糙的喇叭播放出來,聲音早已被稀釋透了,我這個外來媳婦聽了半天,雞同鴨講,愣是沒聽懂。
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關掉電腦決計下樓走走,看看皮卡車上究竟賣的是什麼好物?我還順手拿了手機,說不定人家販賣的物品正是我喜歡的呢,不妨微信刷卡買點回來。皮卡車上一般貼着支付二維碼。
鄰居大嬸子比我搶先一步走了出來,小廣場上幾個大叔已在那兒挑選了。我走上前去,原來一大車子裝的是油亮油亮的闆栗,毛茸茸的,肉眼可見的新鮮。心情大美,闆栗上市了!
問問價格,七塊一斤。我暗暗驚呼,好實惠呀!
要知道,剛出爐的闆栗在城裡至少也得賣十塊以上,貴的時候賣十五元至二十元,而這裡剛上市的新鮮飽滿的闆栗隻賣七元,相當于城裡的半價了。白衣男老闆遞給我一個袋子,我很快就選好了一小袋,過秤,兩斤多,微信掃碼十八元。
男人見我買了闆栗,先是高興,繼而吐槽我買少了:“新鮮闆栗,不識貨嗎?好東西呀,又便宜,為何不多買點,又不像别的東西,吃多了壞身子,這個吃多點也沒所謂!應季不吃啥時吃?”
“好吃再買,街上也大量上市了吧,這段時間不愁沒得賣,你多備點鈔票就是了,到時别說我是個敗家娘們就成......”
剛好幾個老朋友來造訪,我立馬下鍋,闆栗蒸起來。
二十多分鐘後,起鍋,滿屋飄香,顆顆飽滿,裂開的肉質呈現出金黃的色澤,勾人食欲。新鮮熱辣,随手拿起一個,剝皮,放進嘴裡,入口就化,甘甜軟糯。
真乃一場味覺盛宴。下一次趕集,一定記得再去買點,買多一點。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