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
昨天的時候,七歲的女兒拿着一個字問母親,說,奶奶,你看這是字嗎?母親看了,不認識,說不是。然後她又來問我,我看了一眼,也不認識。就反問她,你在哪學的,她說了一個我沒看過的動畫片。于是,我查了一下。的确有這個字。
是個什麼樣的字呢?很奇怪,“兲”,念什麼呢?tian,就是天的異體字。我想不出是該表揚還是批評了。
過了一會,我問她,你會寫老虎的虎嗎?她說,不會。我本想用這個字教她,告訴她關于異體字的事情,可事與願違。因為虎字頭下面的“幾”變成“兒”,依然是念虎的,也是異體字。我想對她說,有些字,縱然你認識,但一輩子可能遇不到一次,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認字,還是應該在文章裡,學東西,也不是賣弄,而是要考慮其真正的價值。不過,沒有例子的加持,有些蒼白罷了。
想起一個故事,真假我沒有考證,好像是說蘇學士,大成之後,自信滿滿,于是,自寫一副對子,挂在門外,上書“識遍天下字,讀盡天下書”,然後,一人拿了一本書前來求學,東坡先生翻了翻,居然一個字也不認識。事後把對子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天下書。”很有趣的故事。
隻是我看到的是另一層意思,以蘇轼先生之才,尚不能識遍天下字,凡人又怎麼可以呢?何況,即便識得又與學問的大小有什麼關系呢?所以,為識而識是不可取的。
小的時候,學英語,背單詞,總會聽到詞彙量多少如何如何,但有些單詞,其實隻是認得,卻用不了,于是抱怨說,我認了這麼多詞,為啥英語還是不好呢?也是這個道理,為識而識。
是不是這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