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脊梁們的事迹要讓更多國人知道學習
今天中午黃氏宗親群裡,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逝世的訃告發在群裡,痛悼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逝世,享年99歲。
黃旭華被人們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授予“共和國勳章”榮譽,
這樣的英雄應該被廣為宣傳,他們是人民的楷模榜樣,是年輕人最該追的星。
今天,痛悼黃旭華院士,我們來熟悉這位祖國脊梁的故事。
黃旭華1924年出生在廣東湛江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醫生,黃旭華是父母所生的第三個孩子,老三。
在醫學世家環境影響下,黃旭華從小就很喜歡醫學相關的知識, 父母一生都在治病救人,黃旭華從小的夢想也是子承父業,做一位醫生,治病救人。
在黃旭華上初中時,抗日戰争爆發,黃家父母積極支持抗日軍民,在這樣家庭愛國思想的培養熏陶下,黃旭華本人也無比熱愛祖國。
抗日戰争時期,敵人轟炸機每天轟炸,黃旭華一代年輕人讀書就像打遊擊戰一樣,在防空警報響起就要停課逃往安全地方,當時國難當頭,找不到一個地方可以安心讀書,這樣的國難對黃旭華的成長影響很大,他暗暗決心,要強大報效祖國,要學航空造飛機造船,抵禦外敵的侵略。改了自己的志向,考大學時候沒有選擇醫學專業,當時,黃旭華接到了航天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的錄取通知, 在海邊長大的黃旭華,因緣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
畢業後,黃旭華在上海相關領域好幾個單位上過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隐功埋名三十年“
1958年,黃旭華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上級邀請他到北京開會。這次會議就是國家啟動核潛艇研發。
當時國家急需核潛艇保衛領海,打破核威脅,但當我們向蘇聯申請援助時,卻被蘇聯無情拒絕了。
毛主席決定自主研發核潛艇, “ 就是一萬年也要把核潛艇研發出來”。
因為核潛艇研發高度機密,上級跟黃旭華說,參加核潛艇研發工作必須隐姓埋名,不能說工作單位工作事情,即使家人也不能透露。
就這樣,黃旭華隐姓埋名三十年,幾乎沒有回過家,父母不知道他在北京做什麼工作,父母寫信問他工作單位,他一直都保密沒有透露。 這也難免引起家人的埋怨,兄弟姐妹說他忘記這個家了忘記養育他的父母了。
直到1987年,《文彙月刊》一篇報告文學, 《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母親看到這篇文章,裡面紀錄的黃總設計師以及他夫人李世英,母親才知道黃總設計師就是他的三兒子黃旭華,母親召集兄弟姐妹們,說,“ 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諒解” 。
黃旭華和同事們開始研發核潛艇,當時他們手裡隻有兩張模糊的潛艇照片,連潛艇長什麼樣都靠猜。黃旭華他們毫無怨言,鑽在核潛艇的研發上, 他們放棄在上海在北京優越的條件,29人團隊到渤海灣某荒島上開始啃核潛艇這塊硬骨頭。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核潛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正式交付,編入人民海軍的戰鬥系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速度之快,震驚世界。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黃旭華在采訪時說,他對家人虧欠很多,因為工作高度保密,父親至死都不知道他這個兒子在北京做什麼工作。
“ 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黃旭華隐姓埋名三十年,他一直沒有向父母透露,自己在哪個單位做什麼工作。
黃旭華的妻子李世英,也是背後的英雄, 默默的付出支持着丈夫的事業。
他們1956年結婚, 結婚不久,1958年,黃旭華就接到上級的邀請參加核潛艇研發工作。
他的妻子李世英在背後默默的支持着。
黃旭華說, “ 沒有她的支持,我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黃旭華嫌理發耽誤世界浪費時間,李世英就自己買來理發工具,自己給丈夫理發幾十年的頭發。
為了支持黃旭華的事業,她一人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以及撫養孩子長大。
“ 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
青絲化作白發,依舊鐵馬冰河。
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黃旭華曾說, 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
痛悼黃旭華院士逝世,黃旭華祖國脊梁們的精神長承,他們的事迹要讓更多國人知曉學習,祖國脊梁們是國人最該追的星,學習踐行的榜樣楷模。
- 上一篇 夜讀 第2️⃣4️⃣7️⃣天|擺脫數字孤獨·嚴飛
- 下一篇 開始工作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