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人談了很久戀愛,但還是分手了是怎樣的體驗?
這麼多年下來,好像都記不清有多少幫助别人成功的事情了。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總結了一下,不外乎就幾種情況:
1. 對方有了新歡,變心的。
2. 雙方性格不合,鬧着分手的。
3. 雙方長期溝通有問題。
4. 某一方比較“作”,導緻另一方不堪忍受,最後提出分手的。
5. 長期追求無果,最後被甩的。
6. 客觀因素造成感情變淡的(姐弟戀、異地戀,父母阻礙等等)。
很多我曾經幫助過的戀人都發現,我在幫助他們的過程中,往往隻需要短短幾分鐘的對話,就能直接找出雙方問題的原因,而且基本上能把雙方相處過程中的一些表現說準。他們都覺得非常神奇。
實際上,在我看來,這并沒有什麼了不起,一方面是經驗使然,另一方面,和情感問題的一個本質原因相關——上述的情感問題、甚至更多的情感問題,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從根源上來說,其實都是信任缺失的問題——這也是所有愛情的基礎。
基于這一點,就可以清楚的解釋分手後,雙方比較常見的幾種相處狀況:
1. 曾經美好的感情經曆好像都不複存在,對方還希望你放下。
2. 無論你的承諾有多堅定,對方都不再信你;無論你如何解釋,對方總是不想聽。
3. 雙方或者某一方變得像陌生人一樣,甚至敵視,拉黑。
4. 雖然可以繼續相處,甚至有些暧昧的語言和行為,可是就是無法恢複關系。
造成上述狀況的核心原因,就是雙方已經失去了信任,認為對方并非那個“可以一起走下去”的人。
修複情感關系的方法
當你看到這一部分内容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做事細緻的人,就會敏銳的發現,我沒有用“wanhui/挽救情感關系”這樣的詞彙作為這一部分内容的标題。之所以要專門提出這個細節,并不是想湊字數,而是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關系到wanhui這件事最本質的東西。
首先,為什麼你們以前那麼好,現在卻鬧到分手的地步?(矛盾産生的原因)
男女雙方的情感矛盾,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個博弈的問題。而“博弈”的實質,就是為了讓一方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必須影響另一方的決策。
在情感關系中,我們以一對剛談上戀愛戀人為例。想象小黃和笑笑是一對剛分手的戀人,他們分手的原因是,認為雙方需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對方的問題。
在理論狀态下,我們自然會認為,笑笑和小黃會像美國和俄羅斯那樣彼此不信任。不過,在現實狀态下,這純屬無稽之談。一般來說,剛剛在一起的戀人在相處的時候,都會比較謹慎。因為這些關系中缺乏曆史記錄,他們會相互奉獻,嘗試着去彼此信任。
這個時候,雙方都處于一種理性的狀态。作為理性博弈者,笑笑和小黃知道他們隻有4種處理問題的方法:
1. 都不花時間陪伴對方。
2. 一起陪伴對方。
3. 笑笑願意花時間陪伴而小黃不用花時間。
4. 小黃願意而笑笑不花時間。
雙方都想采用那個對自己更有利的方案——至于是否對對方有利并不重要。雙方都認為讓對方花時間陪伴自己就是讓自己收益的最大化的方式。
由于這種策略選擇,其實是人這種生物最本能的反應,所以在意識上,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會認為自己的訴求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往往會忽視對方感受。于是,雙方就形成了一種信息孤島的狀态,合作經營長期關系的框架不再存在,更強調個别行動——自己進行自主的決策,而與這個策略環境中的愛人無關——這就是典型的博弈狀态。
其次,為什麼現在說什麼,對方都聽不進去?(信任消失的原因)
博弈并非隻包含了沖突的元素,往往在很多情況下,既包含了沖突元素,也包含了合作元素——即沖突和合作是重疊的。
還是用之前的例子來說明,小黃和笑笑也可以像敵對國那樣隔着桌子瞪着對方談判,都堅信如果能說服對方拆除導彈,自己就能獲得最大收益。這種不合作的态度将以永無止境的沖突而告終,就像他們總是試圖讓對方表現出非常愛自己一樣。上述情況,實際上隻要一句總結就夠了——如果沒有人願意花時間陪伴對方,或隻有一個人願意花時間陪伴對方,之後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問題。
笑笑和小黃相互陪伴的故事看起來不太合乎邏輯,但它精确地說明了不信任的後果。如果伴侶不再信任你,就會改變你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試圖分離);同樣,你也希望改變對方來達到你自私的目的(試圖wanhui)。于是,你們雙方的協作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那麼雙方所謂的感情也會随之變質——沒了愛的存在,隻是交情而已。
可是,由于雙方的訴求點不一緻(試圖分離VS試圖挽回),那麼彼此之間的溝通,很容易以苛責開始、以辯解結束,對于試圖挽回的一方來說,雙方就處于敵對的狀态。這也就是為什麼事後的挽回行為(例如,解釋、糾纏、哀求、等等),基本上都會失敗的原因。
第三,為什麼對方現在不願意再包容你,再給你機會?(為你付出的原因)
當你們缺乏信任時,就不會再考慮對方的利益了。将這個描述颠倒過來,就是我對信任的定義——信任不是一種在兩個人之間生長的模糊不清的品質。當雙方願意為了對方的利益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時,信任就産生了。你們的關系之中信任越多,對彼此的關愛就越多。你會得到愛人的支持,反之亦然。在信任的關系中,你會為伴侶的成功而高興,會為他的憂傷而煩惱。損他利己的事情,你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一旦小黃和笑笑更信任彼此,他們就不會再把陪伴當作燙手的山芋了。他們會合作,一起約定相處、談話、做事的時間,因為合作可以讓對方獲得更高的收益。小黃關于利益最大化的想法不會再是“我最好還是陪她一起吃飯,這樣待會兒笑笑會願意跟我親熱一下”。相反,他會想:“我得盡量陪她一起吃飯,我可不希望笑笑擔心自己變成她母親那樣的家庭主婦。我可不希望讓她有那種感覺。”同樣,笑笑的決定也會考慮到小黃的想法和需要。
相信彼此并不意味着小黃和笑笑會把對方的需要放在自己的之前——這種關系并不健康。但是,這意味着他們的幸福是彼此聯系的,他們會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增加對方的收益。
當你看到這裡,并且真正理解了前面我所說的内容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明白:所謂的“挽回”,其實就是要修複雙方的信任感,使雙方能夠建立新的情感聯系。
如何應對對方的決絕?
我知道,現在的你一定已經明白了分手的原因,以及複合的關鍵。可是,你肯定會有疑惑。因為,你現在正面臨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
對方現在根本就不理你,甚至你們已經斷聯了,那麼該怎麼辦呢?即使你們恢複了聯系,可是也完全不相信你所說的話,又該怎麼辦呢?
在實踐操作中,這兩個問題困擾了絕大多數的人,讓挽回者們看着自己的愛情與自己漸行漸遠,甚至産生了這樣的靈魂拷問:
1. TA是不是不愛我了?
2. 我還有機會嗎?
3. 這段感情,到底值不值得挽回?
是不是似曾相識?好,現在,你最感興趣的東西來了——如何處理這種狀況?
事實上,每個情感咨詢師和那些情感自助類資料都會強調通過語言的力量去化解分歧,讓對方回心轉意。雖然也總結了不少具有标志性的話術技巧,然而,如果僅僅是合适的措辭就能成功地避免分手,那麼我們現在就能通過談話讓居高不下的分手率、離婚率降下來。情侶或者夫妻們總是機械地模仿正确的詞藻,卻不能從深刻理解對方的角度出發。這就像記住了幾句日語,如果你不懂這些句子的意思,還是不會說日語。
在我十幾年的咨詢實踐中,最初的四五年裡,我曾經也靠這種所謂的聊天話術去幫助咨詢者,可是成功率一直不高。
直到2013年,我遇到我的摯愛,并在2014年分手。分手之後,她把我拉黑了。我用盡了各種辦法試圖挽回,可是依然失敗。萬般無奈的我,甚至不惜放下作為一個情感咨詢者的尊嚴,花了近10萬元,找了幾位名聲顯赫的情感咨詢者,可是依然無濟于事。
為此,我苦惱萬分:一方面,作為感情失敗者,在失戀的痛苦裡反複掙紮;另一方面,作為“二次吸引”、“高價值wanhui”等情感理論的早期創造者之一,開始了自我懷疑。
我開始反思。後來,通過訪問那些幸福的夫妻、情侶,以及跟蹤調查那些情侶分手、複合、重建長期關系的過程,我才明白:原來真正能夠讓彼此能夠破冰、複聯、化解分歧的的,其實是一種情緒能力。即:
當伴侶能夠深層次地相互理解,并能将這些理解用親切的方式相互表達出來,真正的親密就會從中産生,我将這種能力稱為“情緒平衡”。
這種能力,對一些幸運的情侶、夫妻來說已經成為習慣,但是對其他很多人來說還是一項需要付出努力的挑戰。幸運的是,情緒平衡所包含的技巧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會,或者能學習變得更好。
情緒平衡最常見的絆腳石就是雙方的感受存在差異,尤其是消極情緒。當你生氣或者傷心時,你會覺得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很舒服嗎?如果你的伴侶心煩意亂,你希望自己能趕快逃離嗎?或者你覺得自己有責任進行“修複”?你想告訴TA“振作起來”?
因為文化、性别和個體差異的強大力量,會讓不同人對這些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事實上,大多數人在面臨情感問題,甚至是在分手之後,都會藐視感受,認為它不重要,但感受是人類經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你如何否認它們,它們都會出現。
我們知道至少有7種情緒是普遍性的,根植于我們的大腦中:生氣、悲傷、惡心、輕視、恐懼、興趣和愉悅。在這些劇烈情緒的影響下,來自全世界的人們都會自發地做出同樣的行為模式。這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如此,無論你的背景、生活方式或者文化根基為何。這也就是為什麼挽回者在面對前任時,都會遇到基本相似的狀況的原因。
實際上,所有的人在挽回的時候,雖然花樣百出,基本上都是在做兩件事情:
1. 自我否定。比如自我剖析、辯解、認錯、承諾改正。
2. 試圖讓對方不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
根據我的經驗,大約有60%以上的人,都會采用第1種方式。不過,基本上毫無效果,即使言歸于好,很短時間後也會再次分手,而且讓對方覺得“你根本就做不到,隻是在騙我!”
對于第2種方式,又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有30%的人會試圖通過轉移注意力、或者勸告愛人“忘了這件事吧”來改變對方的感受,這種做法被我稱為“情緒淡化”。
他們眼中的生氣就是攻擊性的失控,悲傷就是自怨自艾,而恐懼就是懦弱的表現。他們在處理情感矛盾,或者挽回前任的時候會說:“别擔心,我不是那個意思……别想多了。輕松點。大事化小,繼續生活。”
這些挽回者相信他們的愛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情緒。這無疑是一種火上澆油一樣的冒險——有可能讓愛情重新升溫、也有可能讓愛情化為灰燼。他們以為自己的語言很有支持性,但除非他們的伴侶請求他們如此回應,否則這些信息傳達的是:“我不想在這時候聽你說這些,自個兒到一邊去難過吧。”
第二種情況:挽回者把愛人生氣、恐懼、悲傷的情緒,看作一種和愛人建立聯系的機會,會去幫助愛人理解這些感受,這種做法就是我所說的“情緒化解”。
這種處理情感問題的方式,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好處——它是行為導向的,鼓勵愛人共同去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愛人感到不被理解和支持,那麼就很難從中領悟和改變。
就像我在前文中說的一樣,對于挽回者和前任來說,由于博弈的原因,分手時雙方的情緒感受是不同的。和挽回者不同,前任會試圖封閉自己的情緒。這是因為在前任們看來,雙方在分手前,自己隻是希望對方在自己傷心難過時,能夠更深情和親切一些,而不是采取防禦的姿态,但是卻又相信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不期待自己的發洩能夠帶來積極的體驗。而對于挽回者來說,他們卻又急于扭轉對方的看法,因此往往會試圖去說服對方,從而完全忽略雙方的情緒。
這就導緻了大多數挽回行為都會失敗的根本原因——不能通過回應對方的情緒來深化彼此的聯系,因此讓彼此更加疏遠。這使得他們之間的表達充滿憤怒和怨恨。在這種情況下,信任是無法維持的。盡管情緒平衡并非複雜的技巧,但它确實需要将雙方的情緒從各自雜亂的感受世界中,轉換到一個他們可以接受對方情緒(包括憤怒、悲傷和恐懼)的狀态中。
可以說,把愛人生氣、恐懼、悲傷的情緒,看作一種和愛人建立聯系的機會,會去幫助愛人理解這些感受,無疑會獲得很好的深入交流、獲取信任的時機。采用這種辦法的人,隻需要重複操作,往往都會獲得很好的結果。
最後
情緒平衡不是背台詞,情緒平衡增進你對伴侶的理解,以及表達接納和支持。實際上,過程中,無論是打破僵局,還是讓感情升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小處開始進行情緒平衡。事實上,即使對方不理你,主動找到對方也可以産生簡單的談話開局,無疑就提供了大量的修複機會。
這一切,并不難!
以上,我是NEMO,一個說人話的情感咨詢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