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的傳統

飲食之禮,也就是吃飯的禮儀,其實也是一種傳統文化。

四時雨,桂花風,四時佳興,一歲筵席。無論是當代的老老少少的中國人,在自覺或潛移默化中都在傳承着古老的食飲禮俗傳統。這一傳統與中國的文化背景緊密相連,并對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産生着深遠的影響。

古代《禮記》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這意思是,禮儀制度和風俗習慣始于飲食活動。飲食活動中的食禮,就是飲食規範。

唐代崔融的《為韋将軍請上禮食表》中說,“飲食之禮,聖賢所貴,以奉君人,以親宗族”。這道出了文明時代食禮的根。

今天的人們請客吃飯,仍然如古代一樣,講究座位的次序。以上座為上,以左為尊,分别列出了首席、次座、陪座。客人坐定後,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主人導引客人到客廳小坐,上茶,再到辭别。這些禮儀都是古代延續下來的傳統。

傳統宴飲之禮還包括菜肴酒食的布置和上菜的順序。在現在一些傳統習俗保持較好的農村,特别是在結婚等重要儀式的宴飲上,對于菜肴的數量,品種以及上菜的順序還是有一些特别的講究,要有專門的“先生”來把關,不能弄錯了,否則會被人笑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