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探索:不知道自己

圖文/喜悅

...


有許久許久是不知道有一個“自己”的——完整的自己。是,自己知道的自己,是碎片化的自己,碎片化的念頭,想法,感受……

所以,就把那些碎片化的瞬間的發生,碎片化的形态當成了自己。

把焦慮與恐懼當成了自己,把期待與失落當成了自己,把信任與欺騙當成了自己……有許多概念,有許多标簽和定義。

有一天,一個人走路去見了一個朋友,那條路還不近,大概有兩三公裡那樣,一個人走路,路過各種門店,路過不同的街道,每條街道都有不同的樹木。

隻是,自己有一個目标——去見那個朋友。所以,路途上的所見,以及這個過程中内在的種種想法都變得不重要了。因為有一個重點在那裡。

在朋友那裡小坐,喝了茶,聊了幾句話,聊的那些話也并沒有覺得多麼重要,沒多久,就分開了,繼續走路回來。

仿佛有一個自己在做這個事情,而這個事情的起因是源于那個當下無事可做,無聊,驅動着要做一件事情,去見見朋友。

是的,整個發生是從那個“無聊感”開始的,因為那個無聊感讓自己無法忍受,覺得空蕩,空虛,覺得浪費時間,覺得要做點“重要的事”。而維護朋友之間的關系,也算是自我認為重要的事情。

那個時候,還沒有透過“無聊感”切入那個當下,但那一天的感覺很清晰,對于無聊感的清晰。

那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大片無所事事的時刻對自己生命的意義,對内在探索的意義。那個不安與焦慮,還在不斷地延續着。

還在不斷伺機想要做點什麼來填補那個空虛。但它是一個進入當下的切入口——隻有閑下來的時候,無聊感才會浮出來。忙碌的時候,或者說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慢慢的時候,無聊感是被封閉的。

它是一個通道,特别重要的通道,因為人就是害怕這樣的感覺,才會不斷做事的。而為什麼害怕這樣的感覺,卻從未去探索和了解過。

無聊感,代表着“自我”的無價值感,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沒有辦法成為焦點,沒有開心的事情要做,沒有要值得炫耀的東西要和别人分享,而且大片的無所事事,意味着自己是沒本事的。這是自我無法接受的地方。

無聊感,是“自己”非常核心的感受。

它應該是一個分界嶺,有為與無為的分界嶺。有為是非常容易的,對于頭腦來說,它可以做任何事情,它有能力讓自己忙碌起來。

但進入無為卻是非常難的,意味着允許那個“無聊感”流經自己。這非常難,可也是内在探索非常重要的分界點。

讓無聊,空虛,孤獨與寂寞的感覺流經自己,突然間就來到了一個很深的甯靜裡,當體驗過這樣的感覺的時候,會發現根本沒有那麼可怕,而且,清晰了那隻是一個“感覺”,和恐懼,焦慮一樣是一種發生于某個當下的感覺。

那個“自己”開始“露頭”——看見無聊是一個“感覺”的自己——它來的很深——它在所有想法,念頭,感受,思維,行為的深處。

是,這才是自己真正要關心的,可是從來都沒有關心過内在的這些存在——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原來從這裡可以看見自己,可以看見别人,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清晰。

甚至可以了解自己行為模式背後的動機,哈哈,真的是重大發現,像是新大陸一樣,的确,對于碎片化的自己來說,那個完整的自己就是“新大陸”。

“内在探索者”是那個時候給自己的一個标簽,它意味着,自我有了一個新的“工作”——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而且,這個工作是無條件的,心甘情願的,因為它讓我發現了它的有趣……


——#内在探索#回歸自己#覺知力書寫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