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唐詩《憶昔(其二)》-杜甫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纨魯缟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複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䘵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淚江漢身衰疾。
此詩作于唐廣德二年(764),距離開元盛世(718-741)已經過去二十餘年。詩作可分為兩部分,前六聯深情回憶了開元年間那繁華興盛的社會,人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後五聯回到當前,描述了如今經濟的凋敝、人們的困苦、國家民族面臨的危機,懇切地希望統治者能夠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使國家重新富強起來,人民能夠過上好日子。
詩詞大意可解為:
遙想那當年的盛世,一個小小的村落也能居住上萬戶人家。稻米飄香、粟米飽滿,無論公私糧倉都裝得滿滿當當。
社會安定、治安良好,根本沒有盜賊,即使想要遠行,也不用苦心推算那出行的吉日,随時都可出發。
運輸交易布匹商品的車輛絡繹不絕,男耕女桑,各得其所。(齊纨、魯缟分别指山東地區出産的精美絲織品和布料,這裡用這兩樣典型商品,概指各地出産商品品種的繁多)
皇上奏響那祭祀天地的樂曲,東西南北的人們互相友愛、友好交往,那時的社會氣氛多麼融洽!
那時的人們,哪裡知道有朝一日一匹絹要拿萬錢來買呢?本是種田的農人,現在卻要拿起武器,去戰場上流血拼殺。
國都都被異族占領,近日才剛剛收回,見到年邁的老人家,不忍心上前攀談,生怕他們感慨起來,又從天寶年間經曆的一系列亂離世事談起,徒增傷心罷了。
小臣我資質魯鈍,感恩于朝廷還記得我,給我為國出力的機會。如今,我隻希望皇帝能夠精心治理國家,使國家重新振興富強,我在遙遠的江漢、拖着衰敗老邁的身軀,也會感激涕零。
“洛陽宮殿”一句,用東漢末年董卓焚燒洛陽一事指代今天的長安城被異族吐蕃占領。
- 上一篇 親子日志20231219
- 下一篇 做事不要設限,但也不能盲目樂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