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童年最好的免疫力

...


清晨,柚子花香撲鼻而來,夜裡曾下過小雨,昏暗的路燈下依稀可見地面濕潤的痕迹。空氣裡透着一股清新與涼爽,除了樹梢上的鳥兒在歡快地歌唱,夜色依舊很濃,小區裡寂靜而安詳。昨晚那個未完的話題,像一團化不開的濃霧纏繞在心間,這世界上難道真的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嗎?有人說童年的創傷需要用一生來治愈,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于原生家庭這個話題吧。

小文是昨晚店裡最後的一位顧客,平日裡我們會聊一些關于服飾和美食的話題,偶爾也會說說家長裡短。她在醫院的新生兒科工作,經常要倒夜班。她告訴我現在新生兒的出生率急劇下降,原來最火爆的婦産科現在門可羅雀,心内科和康複科需求呈上升趨勢。很多科室因為效益不好,目前發工資都困難。不知不覺中就說到了她的家人,她的母親,她那平淡的語氣似乎在說一個完全不相幹的人,讓我一度懷疑她們是否存在血緣關系。

小文平靜地叙說着那一樁樁、一幕幕往事。在她上面其實還有個姐姐,她稱呼為“他們家大女兒”。按她的話說她媽和她姐是穿一條褲子的,從小到大都不喜歡她,對她很冷漠也很小氣。尤其是在她結婚生子後,她媽媽很少幫襯她,偶爾幫她照顧一下孩子都顯得極沒有耐心。更是難得給孩子買點零食和衣服之類的,每次都是空手而來又急不可耐地離開。在财産分割方面明顯要偏向她姐姐,大頭全被長姐拿了,人家吃肉她喝湯,僅拿些零頭來搪塞她。往事成了她過不去的門檻,與母親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離,很少聯系與走動,她甚至希望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俗話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作為一個旁觀者,對方有傾訴的欲望,我就安靜地傾聽,不去評判對錯。她這麼大個人了自己心裡明鏡似的,無需别人來跟她講大道理。隻是那些不愛的日子裡留下的隐痛該如何去撫平,她們之間的矛盾又該如何去化解,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我還有一個朋友是一個大學老師,她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她也是從小就不被待見,從她懂事起就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考出去,離家遠遠的。後來她憑借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真的做到了,不僅考上了一個好大學,還被保研了,畢業後順利地被分配工作,成了一名大學老師。

可是,她的努力與出色并沒有改變她在她父母心中的地位,反而成了他們家的搖錢樹。變本加厲地向她索取回報,說是當年盡全力培養了她。她的父母從來不記得她的生日,卻每年都會打電話讓她回家去給她弟弟慶生。她在原生家庭的種種遭遇讓她與人交往很有距離感,也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守财奴,她覺得隻有賬面上足夠多的存款才能給她帶來安全感。

我很心疼上面的兩位朋友,她們都很堅強,也很獨立,在工作崗位上完全能夠獨當一面。唯獨情感上的缺失成了她們心中永遠的痛,是這一生都繞不開的話題。她們選擇将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盡量不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接觸,因為不奢望也就不會有失望。

既然父母親那根深蒂固的思想無法扭轉,那我們能做的隻有去改變自己,勇敢地去直面自己的痛苦。逃避終究不是辦法,那思想的牢籠時刻都會籠罩着我們,唯有覺悟和轉念才能救我們于水火,心變命才會變。同時,身為父母,我們要盡可能多的給到孩子關愛,讓他們有足夠的底氣和信心去面對自己的未來。我相信愛是童年最好的免疫力,也是融化一切堅冰的最佳選擇。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