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女做全職子女,需要哪些條件?

所謂的全職子女,就是子女不工作,全心全意照顧老人的生活。

做全職子女是有條件的:要麼子女經濟條件好不缺錢;要麼父母底氣十足能讓子女有償服務;要麼子女有孝心。


01

淑敏年輕的時候和老公共同經營一家規模很小的飯館,這些年摸爬滾打一點點積累資金,先一步在美食街購買了一棟二層門面擴大經營。

幾年以後,淑敏又用盈利在相鄰位置盤下同樣的鋪面用于出租。

生意經營到淑敏55歲到社保退休年齡,夫妻兩個果斷地把兩個鋪面全部出租,然後在郊區購買了一個獨家小院,城裡的房子留給兒子将來結婚用。偶爾有朋友過來喝茶、聊天、打麻将,惬意滿滿。

淑敏休閑得時候,父母漸漸老去,弟弟還在工作中,父母有什麼需要,自然是淑敏幫忙。

平時幫父母買東西,領着看病,偶爾住院自然還要陪護。

有淑敏在身邊随叫随到,父母的養老生活肉眼可見地提升不少。

02

胡豔的公爹是解放前的老兵,享受公務員退休待遇,一年13薪,還有一萬元的就醫門檻費,生病住院100%報銷。

婆婆去世後,公公就一直和胡豔一家在一起生活,老人每個月拿出一半的工資交給胡豔,衣食住行胡豔打理得妥妥當當。

胡豔47歲那年,公公身體日漸衰老,身邊有點離不開人,此時,兒子已經工作還沒有成家,老公還在工作中。

思前想後,胡豔向單位請了長期病假,挂靠工齡,自己補繳養老保險金,然後回歸家庭專心照顧公爹的生活起居。

公爹的退休工資是胡豔在職時的三倍,她把公爹的工資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家庭基本生活開銷;一部分支付自己的社保;還有一部分就是家庭存款。存款額度是公爹退休工資的一半!

胡豔照顧老人的精細堪稱完美:

早晨準點給老人喝牛奶,中午手擀面配小菜,晚飯是各種肉粥和開胃菜。

上午陪着老人外出曬太陽,和熟人聊天;下午陪着老人看電視,聽他講戰争年代的故事,哪怕聽了很多遍,胡豔依然聽得津津有味,配合着老人的情緒。


03

胡凱6歲的時候,母親出車禍當場死亡,那時候父親剛剛35歲。

從此,父親獨自帶着胡凱生活,也有熱心的親朋好友給父親張羅對象,都被父親婉拒:“我做不到對别人家的孩子視如己出,别人會對我的兒子付出真心?”

就這樣,父子兩個人互相陪伴着生活,胡凱一天天長大,從小學到高考前父親一直陪伴在身邊。

報考志願的時候,胡凱想離父親近一點,父親有點生氣:“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大學畢業後,胡凱留在省城做互聯網工作,薪資待遇還不錯,用他自己的話:“再努力幾年,自己買房成家都不是問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一次體檢父親被查出胃癌已經是晚期,有點擴散,沒有手術價值,隻能保守治療。

父親不願意把生命最後一段時光浪費在醫院裡,人财兩空,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胡凱贊同父親的想法,陪着父親從家鄉出發,一路走一路玩,慢行到雲南大理,父親體力不支,不适合長途折騰。

父子商量之後,胡凱在大理租了一間民宿,一天三頓做給父親吃,父親精神好的時候陪着他在附近散步,聽聽父親唠叨小時候的事。

父子兩個過了幾個月安靜祥和的時光,胡凱陪伴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讓子女做全職子女,願望很美好,但現實更殘酷,除非能滿足幾個條件:子女不缺錢、有孝心或者父母資産雄厚。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