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隻要有人、有社會就有問題,人總會不斷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社會也是如此,個人的問題與社會的問題是兩個不同範疇的問題但又有聯系的問題,所以,搞清楚個人問題與社會問題之間區别與聯系,才會有正确的應對方式。
簡單講,問題就是現狀與預期目标的差距,也就是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界定,一個是基于過往的某個過程所形成的結果與這個過程開啟之初預設目标之間的差距,另一個是基于目前的狀況希望能改善的程度,當然,如果從問題界定的角度又會三個與之關聯的基本問題,那就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是什麼包括現狀(結果)是什麼,目标是什麼,為什麼就是現狀(結果)的原因是什麼,确定的目标的原因又是是什麼,怎麼辦就是則是對于現狀與目标的差距來說合理的方法路徑是什麼,這種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問題的提出就是界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這也就産生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現狀是誰的現狀?目标又是誰的目标?也就是問題是誰的問題?或者說問題的主體是誰?
顯然就問題主體來說,不外乎是自己的問題和他人的問題,自己是問題主體,所以要解決問題,自己就應該思考,而他人的問題要不要思考?為什麼要思考或者說為什麼不思考又衍生出了新的問題。
其實正常的人、正常的社會中,即便是他人的問題,隻要能夠有所察覺、了解就會思考,也就是說雖然是他人的問題,但是站在人性角度就是社會問題,思考的目的不外乎要麼盡可能施與援手、要麼報以同情,換句話說,他人的問題也是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樣的理念與态度才是人性的體現,才體現社會溫暖。
有的問題可能經過幾次也都沒有解決,這類問題就是老問題,有的則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或者從未想到過的問題,這就是新問題。對于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有這兩類問題。
個人的老問題有可能随着時間推移就自然而然不是問題了,也就是個人不再糾結與之關聯的目标,但是社會的老問題不會随時間推移而不存在,反倒是會越積累越嚴重,也就是最終出現社會崩盤、崩潰的結局。
個人的問題就是基于個人需求狀況如何能夠有效滿足或者進一步滿足對問題,随着時間推移,社會進步,個人在某一方面有需求會變得不需要或者能夠通過搭便車方式獲得滿足,所以個人問題得以解決或者不再是問題。
而社會問題是屬于個人需求滿足的不利影響因素,也就是個人在思考自己的需求滿足和他人的需求滿足問題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這種不利因素如果僅僅是對個别人有影響,那說明個别人的需求不合理,但是,這種因素如果是對多數人的需求滿足都不利,那就是應該予以解決的社會問題,如果不解決,就回重複出現,而且會不斷加劇。
正如所有問題都存在問題主體,同樣的這種社會問題也有問題主體,也就是給多數人需求滿足帶來不利影響的一定是一些人的有意為之,之所以如此,就意味着這些人會因此獲利,所以,這樣的社會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就是因為有人在為了維護其自己的利益而變本加厲,因此也就不會随時間推移而加劇,更不會自然消弭。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