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一起活着
鄭重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加書香瀾夢第124期“生”專題活動。
你生活郁悶苦惱嗎?來,來!我們一起來看韓延導演“生命三部曲”終章,取材于紀實報道文章《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動情的永恒約定》的影片《我們一起搖太陽》。
“不高興”的淩敏身患嚴重腎病,靠透析維持艱難困苦的生活,遇到不良中介要搬家,奶奶摔傷,生活種種不順積郁到極點她發出征婚,征腎視頻被身患腦瘤已經做過一次大手術,也可能随時複發失去生命的“沒腦子”——呂途秒關,淩敏的父母因照顧在老家摔傷的老人而臨時離家。
呂途想捐腎拜托淩敏照顧母親,他遇見并“考核”淩敏(更多是給她帶來麻煩和煩惱),在淩敏參加閨蜜婚禮,呂途誤會打人,呂途不小心破壞了淩敏左臂上的動靜脈内瘘,使兩人進一步拉近關系的“激勵事件” 呂途幫助并鼓勵淩敏(其實也是贖罪和補救) ,患難見真情和相互拯救、彼此守護。
兩人就這樣從交易發展為真愛,從嫌棄厭恨到生死與共,他們結婚(半是形婚,彼此仍存誤解關系也還差一點)。淩敏幫助和激勵呂途(先死再重生,最終相互坦白) ,他們補辦正式婚禮,平等守望相助。淩敏和呂途就是這樣完成了一段照亮對方、雙向救贖的愛之旅。“我不想替你活着,我想和你一起活着”),正是彼此在慢慢生活長路上的牽挂在意與互助前行印證了愛的曆程。
這種同生死共患難的愛情實在彌足珍貴,普通人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親身經曆一回。畢竟,逆境見人心,患難見真情,相互拯救、彼此守護的幸福,可遇不可求。而在這一系列情節中,淩敏對呂途态度的轉變似乎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呂途此前的不當舉止也漸漸可以讓人原諒。
影片對大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呈現極盡真實。女主角淩敏(李庚希)身患尿毒症,生活的絕大部分内容就是用盡全力勉強活着,平時工作主要是為閨蜜寫公衆号運營新媒體、探店拍短視頻推廣。
淩敏的性格既堅韌獨立又敏感憂郁,在精确嚴苛的自我管理之餘難免有疲累焦躁的emo時刻,故又得名“不高興”。
男主角呂途患有膠質母細胞瘤(顱内腫瘤中常見又惡性最高的一種),表面開朗積極活蹦亂跳及時行樂,實則内心特怕病痛死亡,隻想放棄治療擺爛頹廢到底。呂途言行比較魯莽幼稚,稱“沒頭腦”。
男女主人公正好表現出了病人中的兩種典型心态,性格又與各自所患疾病相當貼合。此外,兩位主角也有相應不同的家庭情況及文化水平,淩敏來自北方某地,父母經濟條件較好,讀過大學,擁有導遊資格證,而呂途是長沙本地人,“自中學後就沒寫過長作文”,父親早逝,隻有母親獨力支撐全家。
淩敏一家居住的出租屋内逼仄老舊,遍布淩亂的物件,還有滿是油污、不易點着火的燃氣竈。她平日裡必須執行強迫症般精細謹慎的自我管理。不能喝飲料和吃外賣,必須嚴格控制攝水量,在口幹舌燥時隻能含檸檬刺激唾液分泌,每日要定時稱體重、測血壓與記錄24小時尿量,做菜需焯水以防止高鉀,容易拉肚子,需随時預防透析并發症(比如低血糖,最好準備糖塊或巧克力等)。
她做了動靜脈内瘘的手臂需要保護,頸内靜脈臨時管須防止感染(不能淋浴)等等。呂途這邊,雖然平時看起來健健康康百無禁忌,實而始終面臨着腦瘤時刻複發的風險,還要接受突如其來的昏睡與部分肢體動作的難以協調,手術後在ICU需要住多久和能不能醒來也都是未知數……
影片直面生之艱辛,苦痛與欣悅、沉重與輕盈、酸澀與甜蜜,喜劇段落大多與主角們的病症特性及日常情境緊密契合。
比如,呂途愛吃垃圾食品和喝可樂飲料,所以一開始在淩敏家中才會不小心将可樂随手倒入桌上的量杯中,而他卻不知道尿毒症患者的尿量少又沒什麼味道)。當然,有不少歡鬧場面還源自兩人的性格反差,是歡喜冤家型愛情喜劇的慣例。
影片中女主瞌睡時男主用手捧住她的頭,她流了口水,特别生活,這種“不嫌棄”特别讓人安心。還有女主抽筋,男主秒沖過去幫她壓腳,壓完還聞了一下手,淩敏和呂途的相伴可以抵擋生活的苦,病痛的折磨,心疼他們别命運折磨 ,也羨慕他們決定好就領證的果敢。
兩人樂觀積極,對病魔不服輸的态度騙了我不少淚水。共渡的期盼日出的瞬間,是相惜的個體之間碰撞出來的,對無常和苦難的人生,翻開下一頁的信心。加油吧,在日常中對生活微笑,奧利給!
人生會遇到那麼多“謝謝惠顧”,但碰上一個值得愛的人就是一千萬個“再來一瓶”。
在病痛折磨的苦難人生中找一人相伴不棄,現實生活的童話。當遇到人生的陰暗期,一起把太陽搖醒吧。記住:
1.少喝飲料,身體是本錢;
2.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希望;
3.用意念搖太陽,一定會實現。
- 上一篇 回家(73)
- 下一篇 掌控自我,從自律開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