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與火的詩歌(2)

“雨過天青雲破處,

                    這般顔色做将來”

宋朝,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政治軍事綿軟無力,然而風雅情趣倒是一時無兩。

...

宋·汝窯天青釉碗

中國曆史中衆多令人啧啧稱奇的藝術品便由宋朝而來。天青釉,是大自然送給統治者的創作靈感,瓷之色堪與玉匹敵,五大官窯獨領風騷,建陽黑釉随着茶,一同抵達東瀛,生根發芽,至此,日本便有了“茶道”,并一直沿用黑釉盞至今。

...

宋·建陽窯黑釉盞

達官貴族在江南水鄉、琵琶聲中醉生夢死,皇帝軟弱,國土漸失,元朝的鐵騎輕輕一踏,這座海市蜃樓就變得粉碎。瓷器,這種脆弱的容器似乎并不受元朝統治者的待見,後者更傾向于金銀器,便攜輕便,用來表示權力财富再直觀不過。然而海外的消費者可是趨之若鹜,瓷器供不應求,窯口日夜通明,煙火不息,港口船隻不歇,那艘“黑石号”變成了活标本,昭示着那個時代的輝煌。

瓷,有了異彩,青,登上了舞台。

...

元·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梅瓶

“珍珠白沁就煙雨,

                    孔雀藍映著月光”

雖然青花瓷是我們獨有,但這種釉料卻并非本地出産,在這種規則化的瓷器供應鍊中,私人訂制也應運而生。

...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崇尚這抹神秘的青藍之色,青花瓷一經面向市場就掀起狂熱的購買熱潮,從東方到西方,鄭和遠洋讓人們逐漸開始認識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仿佛這就是他們《聖經》中所說的伊甸園。

...

明·甜白釉僧帽壺

...

明·鬥彩高士杯

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源源不斷的傳教士循迹而至,或隐于民間,或達至高官,雖各懷心思,卻心系一處,為了制瓷之法,可在異國他鄉隐居數十年之久,這種堅持,不經讓人感歎這真是一些有耐心且高明的“間諜”。

可憐的煉金術師被關在高樓尋求制瓷之法,彼岸的中國郎窯燈火通明,前者燒出了代爾夫特藍陶,後者則創燒了昙花一現般的“祭紅”。

...

荷蘭代爾夫特藍陶


...

荷蘭代爾夫特藍陶

...

荷蘭代爾夫特藍陶

...

清康熙·郎窯紅釉琵琶尊

明清經濟依靠這些脆弱的容器鑄造了堅實的城牆,甜白釉、五彩、鬥彩、琺琅彩……此起彼伏,璀璨交織,難分伯仲。

統治者在這面華麗的高牆内自得其樂,卻不知垂涎者已經暗中窺探許久,憑借一絲縫隙,就讓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王朝化為廢墟,所有輝煌化為塵埃,掩埋在曆史的長河中,成為遺憾。

...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從9世紀的大唐帝國到19世紀的鴉片戰争,從中亞到羅馬,從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歐洲各大首都,曆史上重要的地标和時間點都被中國陶瓷的故事所标注。在這貫穿全球的瓷器之路上充滿了創業、探險、财富、戰争和沉船的重大事件。《瓷路》是一部與瓷器有關的真實故事,而中國,則是這一切故事的起點。

一路艱辛,在泥與火的詩歌中,去感受每一件藝術品所體現其色彩的自然之美,人文的情感之美以及寓意的差異之美。正如片中所說:“擺進展櫃的是曆史,端上茶幾的是現實,與人類通行的,是未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