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件小事讓我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價值
我最近開始重新抄寫曾國藩王陽明的名言語錄還有《道德經》,就是這麼安安靜靜的坐在桌子前一筆一劃的寫着字,心神慢慢的又開始恢複了能量。
最近的能量其實不是很夠,有時候總是感覺很疲怠,做什麼時候都有些有心無力。
特别是在那大雨綿綿的一個月,總是黏糊糊濕哒哒的氣候,讓人怎麼都提不起勁來。
最近出了太陽,才感覺好了許多。
我也在這種間隙性積極和消極的狀态中我找到了讓自己恢複能量的5件事情,也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價值。
01.
一定要動起來,出去走走,不要長期呆在屋子裡面。
要到室外去,要到沒有屋頂的地方去,出去感受外面的陽光,感受外面的清風,感受外面的雲雨,感受外面的生活氣息,感受人來人往的人氣。
呆在家很容易就讓人倦怠,而且長久的呆着,精神力會逐漸的被消磨。
我現在的工作除了拍攝會出去外面,在做自媒體、寫作、看書的時候,大部分還是待在家裡,家裡雖然安靜,但其實對于我寫作的靈感沒有太大幫助。
反而是我每次出門,哪怕是在小區溜達閑逛,腦海中想要書寫的内容都要更多。
也是在這一步步的走動中我得以不停去觀察事物,去感受事物,我對生活的敏感力和生命的認知不停的被提高。
02.
運動,每天小小運動一下,每月大運動一次。
跑步,騎車,瑜伽,健身,爬山,徒步,遊泳,打球,滑冰等等,一定要有一個運動愛好去堅持。
在中醫記載裡面,長期久坐或者躺着,會造成身體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又會容易讓人精神乏力,身體疲憊,精力不集中。
我現在是每周爬一次山,晚上繞着小區走4-5圈,花費30分鐘。早上醒來的時候,在床上做卷腹和伸腿,花費5-15分鐘。
時間不需要很多,但是比較難的是,長期堅持下來。
每天實在堅持不下來的話,就可以給自己約定一個月一次,一周一次,三天一次,兩天一次,一天一次。
越是年齡增長,越是感受到了運動對身體的重要性。
03.
記錄。記錄下來自己做得比較有意義的三件小事。
從去年8月份開始,我就開始在做這件事,到現在記錄有了一百多篇小日記文。
剛開始的時候,我隻是很簡單的記述一個總結。比如:今天去爬山了。
到後來,開始記錄更詳細的細節。比如:在爬山的時候碰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有什麼新的想法。
慢慢的越寫越多,越寫越詳細。
我時不時回去看那些小日記文,在那些時而活力熱烈時而憂愁哀鳴的事件中,我看到了更加真實的自己,也更加的了解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更加去注重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
就是這樣的一百多篇日記文裡。我開始重新拿起了我想要做作家的夢想。
或許那天我的這些日記文就火了。
像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那樣流存于世。
04.
看書。每天看書一頁。
我給自己定的目标很低,最低标準是一頁。
這個标準讓我沒有壓力。想看的時候,看入迷的時候,一連下來能看幾十頁,不想看的時候,一頁字的字數也不會讓我對看書這個行為感到厭煩。
正是這樣低标準,我在去年8月到現在竟然不知不覺看了二十多本書。多數是一些名人名家的傳記,少數的心理學,小量的雞湯文。
雖然這些書籍裡的語錄我能記住的不是很多,但是看書給我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我眼界更加的開闊了,心境更加的平靜了。
所處的位置,所受的教育,所經曆的人生,所面臨的環境,所接觸的人群,種種不一,因源不一,最後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我變得不再執着。
05.
斷舍離。扔東西。
三月不用的東西扔掉,一年不用的東西扔掉,兩年不用的東西扔掉,三年不用的東西扔掉。
我是個很念舊的人,又很愛買東西,所以家裡總有很多小物件,衣物,亂七八糟的東西不舍得扔掉,堆着堆着慢慢的堆滿了屋子。
後來大掃除,扔了很多東西,把東西歸類,房間空出來了幾個小角落給我可以搭置背景來拍攝一些産品。
家裡空了許多後,反而更加的舒暢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物重則心累,欲重則神傷。”
斷舍離有時候斷得不止是衣物零件,更多斷的是内心的執着念想,斷掉那些不切實際的欲望和追求。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更加專注的去成長自己。
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那個想要成為的自己。
共勉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