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明智

原來一直聽說一句名言,以史為鑒,可以正言行。卻從沒有體會到如何去操作,準備來說是不知道怎麼将曆史的智慧轉化到工作生活中來,而隻是簡單地看故事。直到今天聽到羅胖文明之旅的節目,我才恍然大悟,曆史真的可以正言行。

這一期的文明之旅節目,羅胖講的是公元1013年。曆史上這個年份正是大宋年間,宋真宗在位。本期主題是羅胖為什麼信任宦官。關于宦官的禍害,曆史上并不少見,從什麼十常侍到東廠西廠,可謂是禍種。讓人不明白的是,曆朝曆代的皇帝難道不知道宦官是禍害嘛,每次改朝換代之後,宦官經曆一個小低潮之後,總會再發展到巅峰。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羅胖在節目裡說出了真相。

皇帝必須要用宦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信息。按羅胖的說法,權力來源是信息而不是職務,隻有掌握了信息才會有真正的權力。隻有掌握了信息流,才能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權力。作為對比,如果掌握不了信息,即使貴為皇帝,也難免淪為别人的工具。換另外一名專業科學家吳軍的說法,就是人類的科技史其實就是利用能量和處理信息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在我看來,也可以概括為人類曆史也是基于這兩種能力的發展。按羅胖的說法,皇帝為了控制天下,必須要收集信息,以正常行使權力,但皇帝又不相信隻有一條渠道的信息。于是,皇帝又隻有另布一條秘密收集信息的渠道,便是宦官。之所以選擇宦官,主要是宦官自身的特質,宦官由生理異常帶來政治上的毫無選擇,隻能成為皇帝忠實的助手。

羅胖講了一個宰相王旦和宋真宗的故事。話說有個地方官提拔在即,進京之後到王府求見。王旦作為宰相還是很有政治敏感期,在此特殊時期,閉門不見以避嫌。饒是如此,第二天上朝時,宋真宗一反常态,什麼也不說,就是拒絕提拔地方官,王旦回到家後,稍微一想,驚出一身冷汗。羅胖嘗試着解讀了下宋真宗的想法,宋真宗從宦官處得知地方官夜訪王旦的消息,從心裡就認為這名地方官心術不正,剛要提拔一進京就去拜碼頭,自然不能重用。至于為什麼不采納王旦的提議,則是要故意晾一晾王旦。王旦雖然可靠,但是聲望過高,地方官都知道一進京就來拜見,不能讓王旦的威望過高。也許王旦應該慶幸沒讓地方官進門,否則的話,估計會被認為結黨營私。

羅胖随之話鋒一轉,把信息即是權力的說法轉到職場上來。仔細剖析了一番,現代公司裡面或者單位中禁止越級彙報的現象,其實背後就是信息流驅動權力生效的原因在裡面。又舉例子說,如果一個小領導在自己部門的群裡面有個大領導,那麼小領導肯定是很不自在,哪怕大領導什麼也不說,小領導也總是覺得背後有一雙眼睛盯着自己。

羅胖,實在實在是精辟,用一個小的曆史故事,告訴我一個深刻的職場道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