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點相遇》——能讓你情緒穩定的一本書

有時候,人和書之間,也是一種緣分。

有些書,不用講很多道理,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故作深奧無法理解的寓義,但不早不晚,剛好讓你在情緒波動比較大的時候遇見。你看了之後突然就會明白,噢~~,原如如此!那這就是人與書的緣分。

《在終點相遇》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作者以自己或身邊朋友鄰居的經曆為故事,引出看似簡單卻蘊含内在的道理。

遇到這本書時,正是我工作不順,情緒低落之時。看過之後,卻有醍醐灌頂的功效。

書中提到“心智模式”。為什麼有些人,年紀長了,心智卻沒有長。

因為一種心智模式會成為一種慣性,影響着你的各種選擇,從而影響着你的情緒和人生。活在慣性裡的時候,過去等于現在,現在等于未來。你不會有所改變。

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人對事的态度。比如,你看到半桶水,樂觀的人會說:“還有半桶水,真好。”悲觀的人可能就會說:“隻有半桶水了,怎麼辦?”

在書中,作者提出“心智可以不斷升級”。

當你覺得困難、不安、恐懼的時,就是在告訴你,你的心智模式應該升級了。

然後,他告訴你,怎麼升級?

嘗試不去與最親近的人争輸赢。這裡他舉了與妻子以前經常争吵的例子,當他不再想争赢的時候,問題迎刃而解了。這就是,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的道理吧。

嘗試打開覺察,找到屬于自己的缺口。他把人生比作一個圈,這個圓圈會有缺口,這個缺口叫作錯,我們要試點打開覺察,從自身找答案,承認自己的不足或錯誤。

嘗試開闊視野,打開思維,重新找答案。你遇到人、事、物的時候,你的态度、你的反應就是你的格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一種想法綁架了自己,變得固執、偏執。

書中列舉的兩個和尚背女子過河的故事。背過河的和尚放下了,而沒有背的卻被困擾其中,他的心一直在想着這件事,又怎麼放得下。

我有一個親戚,小孩非常優秀,博士畢業後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孩子從初中開始一直是在外獨立求學、工作。母子也相安無事。但到了孩子在大城市找對象的時候,這個親戚就一萬個不願意,她要小孩必須回來當地,不回來就斷絕母子情,最後鬧到瘋狂自殘的地步。

她争赢了嗎?沒有。她隻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這本書,教會我們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面對外在的矛盾,我們先處理好自己内在的情緒。所謂的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當你的情緒起來的時候,我們的智商就會降低。

學會離開自我看自我,離開當下看當下。遇到什麼事過不去時,不妨抽離出來,用旁人的視角看看自己,看看這件事。

凡事好與壞,隻在一念之間!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