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婚戀觀(24)少奮鬥20年
西南大學畢業的研究生胡可找了一個開面館的女朋友小蘭,好朋友想不通,胡可當老師的媽媽更想不通。
無論媽媽怎麼阻攔,胡可依然堅定地要和小蘭在一起。
媽媽百思不得其解:“你一個研究生有大好前程,小蘭初中畢業,你們有共同語言嗎?你到底圖她什麼?”
本來不想傷媽媽的心,更不想讓媽媽失望,畢竟自己一直是媽媽的驕傲,可是媽媽緊緊相逼,胡可艱難地說出了傷自尊的話:“和她在一起,我少奮鬥20年。”
媽媽愣了一下,嘴巴張成“0”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但是内心卻翻江倒海:“兒子什麼時候這麼勢力、這麼現實的?”
胡可的媽媽魏福梅從小就沒有了親爹,為了生存母親帶着她改嫁給西部小城的一個大齡光混,年齡比母親大整整10歲,後來母親和繼父陸續生下了3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剛開始繼父對魏福梅視為己出,可是自己的親生子女出生後,繼父的愛就發生了轉移,母親精力有限也顧不得魏福梅那麼多,而且魏福梅還成了母親的得力助手,不但幹家務還要帶弟弟妹妹。
在魏福梅幼小的心靈中就埋下了離開這裡的願望,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
也許是魏福梅的運氣好,也是是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在升學率普遍不高的年代裡,她順利地考上四川老家的一所大學,畢業後留在四川本地當了一名英語老師。
工作的第三年,經人介紹認識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胡海山,經了解一段時間步入婚姻殿堂,後來有了兒子胡可,幸福的三口之家羨煞旁人。
獨生子女的胡可不但享受到了父母所有的愛,自然也收納了家庭的所有資源,從小物資上不缺乏,在小康之家順利成長着。
天有不測風雲,災難來臨的時候沒有任何征兆。在一次單位例行體檢中,胡海山被查出肝部有問題,到上一級醫院複查後被确診為肝硬化。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炸得胡可的家搖搖欲墜,胡海山當即入院治療。無論多好的醫療條件,也沒有挽救住胡海山的生命,那一年胡可剛剛讀大學一年級。
盡管父母待遇優厚,給爸爸治病這幾年還是花了一部分積蓄。盡管魏福梅沒有減少兒子的生活費和其它開銷,畢竟一個人的收入有限,母子兩個開銷後幾乎沒有多餘的積蓄。
胡可本科畢業時,因成績優秀,被保送到西南大學讀研。
家庭條件有限,胡可本想拒絕保研直接參加工作,減輕媽媽的經濟壓力,可是魏福梅卻鼓勵兒子:“有媽媽在,你就放心大膽讀書。”
讀研這幾年,雖然有一部分補貼,無奈學費比本科高出一部分,花費也不少。
為了兒子順利專心讀書,魏福梅不允許兒子做兼職,經濟上不曾虧待兒子一分一厘。
讀研這三年,胡可兢兢業業完成學業,畢業後留在本地就業,薪資待遇還算不錯,要在本地買房,首付對他的原生家庭來說還是一個不曉的數字。
為了減輕兒子的思想壓力,魏福梅主動賣掉了政府小區的大房子,置換成了學校附近的小兩居,還在想着将來有了孫子,自己帶着上學方便。
胡可單位附近有許多覓食的去處,有上檔次的飯店,也有特色火鍋店,更多的是一些小飯館,其中一家“重慶小面”館雖然門面不大,卻生意興隆,胡可也是這家面館的常客。
久而久之,胡可便和這裡的服務員、甚至老闆都熟悉起來,他的口味和份量她們都了如指掌。
這家店的老闆是一位二十多歲的本地女孩子,長相一般甚至還有點矮,但是經營面館卻有獨到的經驗。
經了解胡可明白了店老闆:
老闆姓唐叫唐麗,初中畢業就跟着父母經營飯館,得了父母真傳,最近幾年另立門戶開了這家面館,自己當老闆,手下雇了兩個人當服務員,一個在後台操作,一個在前台招呼客人,唐麗負責調餡料和收銀、采購,并把自家的秘方加以改進,獨特的口味留住了許多回頭客。
唐麗自己沒有多少文化,雖然自己掙錢多,對知識分子尊敬、羨慕有加;胡可雖然有一份不錯的薪水,工作日加班加點是常事,可收入卻不及唐麗的一半,多少還是羨慕唐麗的。
兩人 的心态疊加,關系自然走進許多。
胡可來就餐,唐麗用料自然精細許多;而胡可周末有時間的話,也時常到店裡坐坐。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聊着對方感興趣的事情,相談甚歡。
不知不覺間兩個人的關系拉近許多,在胡可眼裡唐麗不在精明的老闆,而同樣在唐麗眼裡胡可就像鄰家小哥,而不是職場白領。
不知道什麼時候,唐麗和胡可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關系:胡可關心唐麗累不累,而唐麗也能給胡可供應店裡不營業的菜品,比如特制的蛋炒飯、小米粥、秘制小鹹菜等等。
胡可和唐麗的關系更近一步的時候,胡可把現狀告訴了媽媽,惹得魏福梅大動肝火:“你瘋了?你們兩個文化層次相差那麼大,能有共同語言嗎?”
“生活并不全部是詩和遠方,更多的是現實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胡可經過職場的吊打,更現實了。
“咱們房子的差價和存款足夠你按揭一套小兩居,你還房貸,我退休後再做一份兼職,經濟上會寬裕一些。”魏福梅給兒子寬心,不讓兒子有經濟負擔。
“我的事情自己解決,老媽你把自己照顧好就可以了。”胡可似乎很貼心。
“你們将來有孩子怎麼辦?”魏福梅擔心的是孫輩的教育問題。
“有什麼難的?唐麗負責請育兒嫂帶孩子,我負責孩子的教育就好了。”胡可十分笃定。
“這樣合适嗎?”魏福梅覺得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不可思議。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更講究資源匹配,唐麗的金錢和我的知識完美結合在一起,更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長。”胡可比媽媽更現實,“起碼我少奮鬥20年,就能過上有房有車的日子。”
這讓魏福梅更迷茫了,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現實了?還是我的觀點跟不上時代了?
- 上一篇 隻要健康快樂就好
- 下一篇 與外孫朝夕相處的第一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