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如何破解“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日拱一卒,第18天

經常聽到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這種狀态基本是“懂”了很多道理,什麼理論操作,運行邏輯,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唯獨沒有實操經驗。

01

追求完美是一種“執念”

這種“執念”之前我也經常存在,學某一個技能、看某一個課程、會研究很多方法,想找到一個最優解。

永遠覺得目前的方法不是最完美的,于是一直在找方法,或者是在找方法的路上。

就這樣一拖再拖,對比來對比去,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優秀的人,看到各種優秀的人登頂時的風光。

可是,回頭再看看自己,還在山腳下,不敢踏出第一步。

想得越多,就越不敢行動,内心奢望能“一步登天”,又害怕現實過于殘酷,自己無法承受,猶豫徘徊成為了常态。

而大道理研究了一個遍以後,别人聊起來的時候,感覺這個也懂一點,那個也能提出點建議,别人還聽得津津有味,于是不知不覺的進入了這個可怕的認知陷阱。

大腦接受的信号就是:這個道理我懂。

但是“懂”和“做到”隔了一條鴻溝,不跨越這一步,永遠隻會停留于表面。

02

破解之法:直接去做

其實方法很簡單,不管什麼事,先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去收集反饋,然後調整。

不論大事小事,看到一個方法論覺得對自己有用,就去試試,先去體驗一遍。

對于認知的提升,很容易進入這個誤區,當我們突然被一個知識點擊中的時候,感觸特别深,也覺得很有道理,這個時候大腦以為自己接受到了認知帶來的正向反饋,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已經掌握了,從而會忽視或輕視後續的大量練習。

任何一個方法技巧,都需要建立在自己親自去實踐的過程中,無數次的嘗試形成閉環,最後才是真正的“做到”。

不去做就永遠不會有閉環的可能,前面的體驗就永遠是空白,要麼就是憑自己去胡亂想象,可是紙上得來終覺淺。

03

承認剛開始做不好很正常

書中說:“很多人不願意行動的另一個原因:在開始嘗試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于是就放棄了。”

這個想法形容一月以前的我,太合适不過了,當時花了2天看完了這本書,心中充滿了力量,感覺這本書寫的東西太接地氣了,自己也要像周嶺老師那樣,去做一件事。

于是萌發了寫作的想法,結果糾結猶豫了半個月,整天懷疑自己,覺得沒有經驗,肯定寫不好,寫出來人沒人看怎麼辦,被人笑話怎麼辦,被同事看到怎麼辦,沒人支持怎麼辦……

然後覺得欠缺的太多,又去看完了粥左羅老師的《學會寫作》這本書,試圖去找到各種最快提升寫作的方法。

看了很多關于寫作技巧的公衆号,以及其他如何快速寫作之類的書籍,可是半個月過去後,我還是沒有下筆。

直到那天刷到了一個小号主也是寫這本書,她的文章爆了個10萬+,被推送了出來,一下從她的文章中找到了力量,為什麼别人可以,我就不行?這才真正下定決心開始寫。

現在時不時的回頭去看之前的文章,都會明顯感覺到,當時的思維邏輯很多都是不理想的,文字運用也不那麼靈活。(雖然現在也不怎麼樣)。

不知道在哪裡聽來的這個理論,說:“隻要你回頭看自己過去的照片覺得當時的打扮比較土,很難看,那就說明現在的你長大了,審美提高了。”

這個理論如果成立,那麼用在自己的寫作上應該也成立,當回頭看過去的自己有諸多不足時,也正是說明這段時間進步了,否則不會看出來過去存在的問題。

很慶幸當時下定了決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有一丢丢的進步,這大概就是不斷練習、大量練習,讓自己從“懂”轉變為“做到”的必經之路。

相信我,隻要你每天都去練習,肯定會一天比一天更好,到那時你會體會到真正“做到”的快感。

以上

共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