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教你和命運和解的人,根本不懂什麼叫活着

“隻要我們還活着,命運就得繼續,命運最終是赢不了我們的。”

這是《命運》一書中阿太臨終前對曾孫說的。這本書從年前就開始看,斷斷續續看到年後。

書中主要以阿太的口吻叙說着一個家族五代人的命運。

故事發生在閩南沿海的一個小鎮上。阿太的爺爺是幾代單傳,因為家族都是以下海為生。

那裡都以“讨大海”為生,但通常都是九死一生,所以那個時候一定要多生孩子,尤其是多生男孩兒。

可從阿太的太爺爺那一代起,兒孫稀少。阿太的太爺爺就生了一個獨苗,就是阿太的爺爺。而阿太的爺爺呢又隻生了一個女兒,就是阿太的母親。

那時候有個說法就是:“隻有一代傳一代,每一代都有人勤勤懇懇地按照規定的節日燒香燒金紙,祖宗們的靈魂生活才有着落。”

...

所以自然,越多子孫燒,燒的金紙越多,這祖宗的靈魂越闊綽,才能更好地庇佑他們的後代。

自此阿太的家族被命運開玩笑似地捉弄,從此子孫越來越少。

阿太爺爺招一個上門女婿,生了兩個孩子:阿太和她的妹妹。生完妹妹的第二天他們的爸爸出門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不多久爺爺就去世了。

而奶奶也因為傷心過度,從此癱瘓在床成了植物人。一家老小隻能靠阿太的母親養活。

那個時候的閩南沿海小鎮奉行宗教禮佛:“大普公、夫人媽、神婆”等。

沒有辦法的阿太母親每天都去廟裡,不是去燒香就是去那裡呆坐着,她不知道未來該怎麼活下去,她不忍心帶着兩個幼童走向無邊的大海。

但也沒有信念好好活下去,于是她去找了神婆,誰知神婆預言她的大女兒就是阿太:說她未來無子無孫送終。

這是多麼嚴重的詛咒,可故事的最後是這個神婆卻成了阿太的婆婆。

...

神婆讓自己的兒子娶了這個未來無子無孫的女人,而且這個丈夫對阿太很好。

兩個自小命運都不好的人相互報團取暖,因為神婆的孩子從小就沒見過爸爸(因為讨大海生活被大海吞噬)。

阿太自小沒看過幾次爸爸,爺爺奶奶也很早就去世,而自己的母親在自己成婚的那天也跳海自殺。

在這個世上隻有與妹妹相依為命,為什麼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一個人呢?

然而一直想與命運抗争的阿太,一直想要孩子,可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肚子仍然沒有動靜。

但丈夫和婆家一直沒有嫌棄她,阿太還一直讓丈夫出去讨大海的時候去外面找女人生孩子。

不知是丈夫一直對她的深情還是因為丈夫不能生育的原因,直至丈夫被抓去當壯丁他們也都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

反而因為自己的丈夫長期讨大海賺了很多錢,而阿太一直被鄰居們說人很好。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先後有人

送來三個孩子放在他們家門口。因為整個村子都知道隻有他們一家一直沒有孩子且生活的很好。

...

所以每次有外來人逃荒到小鎮上時都會告知可以把養不起的孩子送到她家門口。

還有一個孩子是自己和家人逃難,不小心和家人走散了,自己走到這個小鎮上,通過當地人的告知自己走到阿太家門口。

所以,雖然阿太一生沒有生育,但她卻用自由的大愛養育成人三個孩子。

分别是北來、西來和百花。北來是因為是從北方來的人,西來是因為從西面來的。

而百花,是因為剛看到百花的時候,這個孩子被放在有很多鮮花的花籃裡中間。

阿太在戰争、饑荒時,通過中一畝田的地瓜和當裝卸工養活了三個孩子和自己。

本以為自己熬不過多久就會被命運判下場,離開人間。可是阿太的這一生一直在目睹着命運裡的離别和死亡。

看着一個又一個的親人離世、分離,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丈夫、婆婆,到六七十歲的時候看着自己的妹妹、孩子一個個去世、逃跑。

...

忽然盼着自己也早點離去,可是命運這家夥,卻讓阿太活到九十九歲。

有時候阿太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命運總是在跟她開玩笑,可她終究活過了命運。

她用一生都在與命運抗争,用自己堅韌的信念活過命運的預言。

直到生命的最後,身邊一直都有親人守護,死後更是有四代子孫給送終。

“人這一輩子,會認識很多朋友。一出生就可以認識饑餓、認識占有,然後八九歲你會開始認識憂傷、認識煩惱……十幾歲你會開始認識欲望、認識愛情,然後有的人開始認識責任、認識眷念、認識别離、認識痛苦……你要記得,它們都是很值得認識、很值得尊重的朋友。”

...

這是99歲的阿太在告訴後輩人,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生命的旅伴。

讀完後突然有點覺得這個故事中的阿太有點像《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那個最後的酋長,在自己這一生中看着身邊的人經曆的事,明白了人這一生該怎麼活。

“隻要我們還活着,命運就得繼續,命運最終是赢不了我們的。”

因為死的時候,世間再也與我們無關,但活着的時候,哪怕是随随便便的呼吸,都帶着所有人的希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