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級文科生“小說”

...

第十一章

教“美學概論”的黃靜姝老師,人如其名,确實靜美如姝。雖然已年近四十,但看上去就像三十歲的少婦。賈成功同學曾說過,黃老師如果生在古代,再年輕二十歲,那必定賽過西施,勝過貂蟬,别說什麼“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就是“嫦娥”、“芙蓉”一起來,也要甘拜下風。


鄭思邕笑着說,四弟把黃老師捧上了天,好詞兒都讓你用絕了,别人還怎麼誇?


這天的“美學概論”課,黃老師身着一襲淡雅的春裝,濃密的頭發用一塊花手絹挽起,顯得随意又灑脫。鄭思邕注意到,黃老師這樣的打扮看似平常,實則非常用心。有時候,越是簡單的東西越不簡單。可以說,黃老師在不經意間,把自己裝束成了女神。女神教美學,那可是絕了!


想到此,鄭思邕不由地想笑,還說人家賈成功會誇,你自己誇起來也不善呀!


今天,我們講美的客觀性和主觀性。黃老師說,美有沒有客觀性呢?當然是有的。比如,一簇鮮花,一處山水,大家說美不美?肯定都說美的,這就是美的客觀存在,抑或說美的客觀性。那麼,美有沒有主觀性呢?也是有的。有些東西或現象,你認為它美就美,你認為它不美就不美。比如,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咱們認為是好的,或者說是美的,而西方卻認為不好,也就是不美;同理,西方的社會制度,他們認為是好的,也就是美的,我們卻認為是不好的,是不美的。這就是美的主觀性。


聽到黃老師這麼說,鄭思邕感覺有道理。那麼可否這樣認為,美其實就是一種感受呢?高二那年,他和小夥伴們去涞源勞動鍛煉,看到那裡的山水非常秀美。特别是雨後,一朵朵白雲纏繞在山腰,遠遠望去,就如同一個個仙女下凡。鄭思邕忍不住贊道:太美啦!誰知,一位當地老鄉說,有啥美的,窮山惡水!這就是美的主觀性吧。


鄭思邕他們幾個城裡的孩子,偶然去一次山裡,映入他們眼簾的景色都是新奇的,他們感覺都是美的;而那些長期居住在大山裡的農民,早已見怪不怪,再加上生活的壓力,對那些山水哪還有好感?


美,大家都能感受,卻最難說清。所以,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關于“美”的定義。


黃老師上課不善于提問,同學們也不舉手提問,因為你根本就忘了提問。


黃老師說,請同學們寫一篇有關美的客觀性的文章,下節課交作業。文章不要長,一千字左右即可。不是讓大家寫論文,而是關于美的感悟。


下課後,賈成功坐到鄭思邕旁邊,三哥,看你在課堂上似乎是有問題要問。怎麼,是對美學感興趣還是對教美學的老師感興趣?


鄭思邕毫不隐瞞地說,都感興趣。你沒見今天的黃老師不一般嗎?如果說李白,幾首詩詞就寫出了半個盛唐,我看黃老師,“秀發一挽,就是整個女神”!


賈成功不由地贊歎道,三哥誇起黃老師來,比我那幾句傳神多啦!


這會兒,夏姣和苗佳慧從旁邊路過,問道,這麼熱鬧,說啥呢?賈成功說,鄭思邕誇黃老師呢。夏姣感興趣地問,怎麼誇的,說說。賈成功剛要開口,鄭思邕搶過話茬,想知道嗎?保密!苗佳慧道,沒聽人說呀,狗什麼來着。兩個姑娘笑着跑出了教室。


鄭思邕朝着賈成功說,得,你這一多嘴,咱還吐不出象牙了。



中午,鄭思邕吃完飯剛進宿舍,二哥趙紅光就向他借自行車用。鄭思邕笑着說,怎麼,又去找那位女作家?紅光說,不是,去街上買點東西。鄭思邕把車鑰匙交給他,說道,還在老地方。紅光說,好,我回來還放那兒。


鄭思邕的自行車是他參加工作後買的。當時,他本來想買飛鴿、永久或者鳳凰牌的自行車,但它們都要有自行車票才行。但他那會兒剛回城,又着急買,去哪弄自行車票?沒辦法,隻能買了一輛燕山牌的自行車。雖然是雜牌,也不便宜,和那些名牌差不了多少錢,都是一百多。可能就是因為不要票才貴吧。


自從有了自行車,立馬感覺不一樣。那天鄭思邕騎着車出去,碰到院裡的一位長輩,問道,思邕,買車子了?鄭思邕頗為自豪地說,是呀!


上大學後,經常有同學向他借自行車,他一般都是有求必應。因為他深有體會,知道别人開個口也不容易。


記得,在農村插隊時,鄭思邕和同學有時也騎自行車往返。自行車是哪來的?自然是找本隊的社員借的。那會兒雖然窮,家境稍好些的還是會攢錢買自行車的,因為進城或者趕集,騎上自行車還是方便。但是,正因為自行車是“寶貝兒”,社員就是有,也不願意借給你。能借到自行車也要看運氣。


那次,鄭思邕跟何婉琳一起從市裡返村,由于隻借了一輛自行車,鄭思邕隻能帶着她。騎到一多半時,何婉琳要換他。鄭思邕說,沒事兒,馬上就到了。何婉琳沒聽他的,從後座上蹦下來。鄭思邕見她下去了,隻能停車。何婉琳搶過車把,騎上就走,鄭思邕緊跑兩步坐到了後座上。


從國道拐到村路時,鄭思邕下了車,說,婉琳,你下來,這土路不好騎。何婉琳這會兒很聽話,把自行車交給了鄭思邕。快進村時,突然下起了雨,鄉村土路立刻就變成了“水泥路”。何婉琳從後座上蹦下來,鄭思邕也下了車。


這會兒雨越下越大。鄭思邕看着淋在雨中的何婉琳,先把自行車支好,然後又把自己的外衣脫下披在她頭上。


回到知青點,鄭思邕剛換洗完,何婉琳就敲門進來了。她把一碗冒着熱氣的紅糖水放到桌子上,說,思邕,快把這碗姜糖水喝了,小心别感冒。


就從那次以後,鄭思邕跟何婉琳的感情升溫了。


正想到這兒,忽然有人敲門。鄭思邕起床開門,一看,原來是二喜。鄭思邕驚訝地說,你怎麼來了?二喜道,早聽說你考上大學了,今兒進城辦事,順便來看看你。我打聽了好幾個人才找到你的宿舍。鄭思邕說,走,咱先去外面吃點飯。說着帶二喜來到了學校外面的小飯店。


他給二喜要了一大碗炒餅,又要了兩個熱菜,一碗雞蛋湯。鄭思邕問,怎麼樣,你哥還好嗎?二喜說,現在不是政策活泛了,我哥不當隊長了,組建了個工程隊,攬些小工程。鄭思邕說,那好呀!你跟你哥一起幹呢?二喜說,是的。


二喜是他插隊時的老房東,他們剛下鄉時,就和二喜一起住。二喜他哥是他們生産隊的隊長。


何婉琳現在怎麼樣了?二喜問。早跟别人結婚了,鄭思邕答。二喜惋惜地說,挺好的一對兒,哎。鄭思邕說,還是緣分沒到吧。


等二喜吃完飯,鄭思邕問,你這次來還有什麼事嗎?二喜說,該辦的事辦完了,就是來看看你。說着,他把十塊錢放到桌子上,這是飯費,你拿着。


鄭思邕馬上把錢塞給他,你這是啥意思?瞧不起你哥我?再說,飯費才一塊多,你給我這麼多錢幹嘛。二喜說,我知道你們上學沒有工資。老弟我現在有錢了,你拿着吧。說着,他騎上車子沖鄭思邕揮了揮手走了。



初夏的夕陽斜挂在天邊,散發出耀眼的金光。中文系教學樓沐浴在這美麗的晚霞裡,顯得莊重而大氣。這是一座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建築,據說落成時就讓許多設計師羨慕不已。雖已經過三十年的歲月洗禮,但仍然不失其應有的風采。


暮霭中,鄭思邕手捧着《古典文學》選讀,正在背誦着一篇古文。今天又停電了。夕陽的餘晖正逐漸退去,教室裡越來越暗了。他不得已,隻能從教室裡出來,走到樓頂的平台上。他看到楊火旺、韓泉湧、魏英姿等幾位同學也在樓頂看書,相互打了個招呼繼續各看各的。


大概過了有半個多小時,樓頂上也看不清了。這時,那幾位同學下了樓頂,不知去幹嘛了,也許回了宿舍,也許去東關公園看露天的電影了。


鄭思邕剛從樓頂下來,黒暗中,他看到有一男一女兩個同學從教室裡出來,好像是夏姣和蘇篠。他們去幹嘛?可能也是去看電影吧。鄭思邕心說,不管他了,愛幹嘛幹嘛吧。


他走進教室,從書包裡拿出一根蠟燭,再拿出火柴把蠟燭點燃。就在這燭光下,鄭思邕掏出了那本《美和美的創造》看起來。女神黃老師給他們布置了作業,他要抓緊時間完成。


其實,這種“秉燭夜讀”他早已習慣了。在農村插隊時,晚上停電更是家常便飯。那會兒用不起蠟燭,就用煤油燈。在煤油燈下看一晚上書,鼻子眼都給熏黑了。那天晚上何婉琳到他們宿舍找他,看到他的樣子,驚訝地說,你怎麼啦!鄭思邕用手摳了下鼻孔,手指頭全是黑的。看到這種情況,兩個年輕人都笑了。


鄭思邕在蔣先生的書中學習到,從社會生活實踐的觀點來探求美,可以看出,美既不是人的心靈和意識可以随意創造的,同時也不是可以離開人類的社會生活而單純作為一種物質的自然屬性而存在。它是人類在自己的物質與精神的勞動過程中,逐漸客觀地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蔣先生還認為,人類客觀的生活實踐是一切美與美感的根源。美和人類社會生活一道産生,由于人類社會生活是客觀的,所以美也是客觀的。


對蔣先生的觀點,鄭思邕有的認同,有的不大認同。他始終認為,美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但是黃老師給他們的任務是談美的客觀性,他隻能順着客觀性的思路去考慮文章的寫作。


忽然,有人進了教室。鄭思邕還沒看清是誰,話音就到了,鄭思邕,你真用功呀!原來是梁文茵。鄭思邕道,你還說我,你也是呀!


這之後,又有好幾個同學相繼來到教室“秉燭夜讀”。


看到同學們這種認真學習的精神,鄭思邕的文思也打開了,幾乎是一氣呵成,完成了那篇有關美的客觀性的感悟文章。


鄭思邕剛把筆放下,還沒顧上喘口氣,秦穹就來了。他坐到鄭思邕旁邊,神秘地說,三哥,我剛才看到夏姣和蘇篠一塊兒出去了。鄭思邕淡淡地說,我看到了。秦穹說,嘿,看來我是白操心了。


鄭思邕道,黃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嗎?秦穹說,還沒呢。緊接着又問,三哥,你啥時讓我認識周雯呢?鄭思邕笑了,六弟還着急了。你說吧,啥時都行。不過,咱先把話說清楚,我隻管介紹你們認識,至于以後如何發展,那就看你的了。秦穹說,那當然。


正說着,教室裡突然就亮燈了。鄭思邕道,來電了。咱們現在就去蔣小蘭和周雯她們宿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