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10)|叮當車
文/ 端木家達
叮當車是一種有軌電車,電車行駛中司機時常用腳觸動挂在車下的腳鐘,發出“叮當、叮當”的聲響,因而被香港人稱為“叮當車”,香港叮當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4年,當時香港政府為了緩解交通壓力。
最初,香港的叮當車隻有26輛,都是單層電,車也載不了幾名顧客,但随着城市的發展,逐漸改為雙層電車以容納更多乘客。如今叮當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香港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下午,來到太平山腳,因為還有一些時間,突然我想起來要到香港大學去參觀。在以前的攻略中,我知道從香港大學門口,可以去堅尼地城,再從那兒坐叮當車,遊覽港島北部的灣仔、金鐘、中環、北角、銅鑼灣等景點。
在太平山腳時,我的大腦突然短路。貿然選擇乘大巴去港大和堅尼地城,而沒有選擇從附近的地鐵站去那裡。這個倒黴的決定,讓在車站等了一個多小時,大巴車帶着我七拐八繞,用途跑錯了幾個車站,五點鐘才到達堅尼地城,害得我港大也沒去成。
堅尼地城,十分拗口,我背了多少遍才記住了這個地名。為什麼用堅尼地來命名叮當車的起始呢?,原來堅尼地城是香港開發最早的地方,第七任總督堅尼在他任内積極開辟土地,填築了西區岸邊土地,當地人為了紀念這位總督,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從大巴站跑步800米,趕到叮當車站,匆匆忙忙爬上來一輛車。上車以後稍稍喘了一口氣,隻見車廂内,木質的座椅散發着淡淡的陳舊氣息,陽光透過車窗灑進來,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乘客們或安靜地坐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或輕聲交談,分享着生活的點滴。這裡沒有都市中常見的匆忙與浮躁,隻有一份悠然自得的閑适。
叮當車緩緩前行,古老的建築錯落有緻地矗立在街道兩旁,它們見證了香港的滄桑變遷,承載着這座城市的曆史與文化。狹窄的街道上,行人川流不息,有匆匆趕路的上班族,有悠閑逛街的遊客,還有那些堅守在街邊小店。
叮當車緩緩駛過維多利亞港時,海風輕輕拂過臉頰,帶來一絲涼爽。遠處的高樓大廈在陽光下閃耀着金色的光芒,與古老的叮當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香港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既有現代的繁華與活力,又有曆史的沉澱與韻味。
香港的叮當車啊,願你永遠行駛在這片土地上,為人們帶來無盡的溫暖與回憶。
2024年12月31日夜寫于香港廟街。
- 上一篇 覺察日記【重新定義】
- 下一篇 出去遊玩,别說掃興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