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讀大學期間想換高檔手機,要不要和父母溝通?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有親身經曆!


我是父母的獨生女兒,也是爺爺奶奶家三個孫輩中唯一的女孩,在重男輕女比較嚴重的年代裡,由于爸媽的呵護和反抗,我和堂哥和堂弟在爺爺奶奶的地位 一樣高。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不但享受到了父母所有的愛和有限的家庭資源,還被父母培養了獨立處事的能力。


2013年高考剛結束我和母親商量:“我想換一部手機。”

“這是計劃中的事情。”母親的态度十分明朗,我一下子就放心了。

“多少價位?”我想知道更多關于手機的問題。

“1500元吧,鄰居家小夥高考前就買了這個價位的手機。”母親十分肯定的語氣。

“買那麼早?”我有點不明白。

“那小夥擔心考不好家裡不給買,就提前上車了。”這好像也沒有什麼毛病。

這下我心裡就有底了,報志願之前和兩個好朋友就在手機店環遊,幾天下來我們三個達成一緻:同時購買同款國産手機,價位2600元。

我報了這個價位母親态度平淡,我忍不住問:“你說隔壁小夥1500元買的手機,以為我也隻能買這個價位的手機。”

“他家兩個兒子,上一年哥哥1200元買的手機,他今年買了1500元的手機,咱家一個孩子買2600元的手機也正常,畢竟還少了一份學費和生活費,壓力不大。”母親就是這麼樂觀。


我被南方一所大學錄取,校園真大東西三公裡,我們又住在東校區,平時去西校區上課要麼騎自行車,要麼坐校内公交。

我在西北長大,家裡有7個月的供暖時間,冬天随時都有熱水洗漱。在學校真的有點不适應,洗漱用暖瓶裡的水,可是洗衣服對我是個考驗。

好不容易熬到寒假回家,爺爺奶奶詢問學校情況,看到我起凍瘡的手奶奶趕忙說:“買個洗衣機,生了凍瘡不容易好。”

返校之前家裡人聚餐,叔叔慷慨支援我1000元:“開學買一輛自行車吧!”


大四剛開學,我當初心儀的手機開機鍵不靈活,屏幕也有一些細小的劃痕,我就嘗試着和母親商量:“我的手機感覺不太能用了。”

“原以為能堅持到大學畢業,那就買一部。”母親口氣有點遺憾。

“你打算出多少米?”我和母親談事情開門見山。

“窮學生3000元的手機已經不錯了。”母親很痛快。

2016年3000元不是個小數目,但我想一步到位:“我想買個蘋果手機,工作後就不換了。”

“要不這樣我給你借3000元達成你的心願。”母親倒也爽快。

“行,每個月生活費到位我就轉過去200,一年多一點就能還完。”我立馬贊同母親的觀點,并說了還款方式。

“不用那麼麻煩,你父親每個月少轉200生活費就好。”就這樣我們母女達成了協議。

其實每月少200元生活費對我生活影響不大,我每年12個的生活費,春節有壓歲錢、生日有紅包經濟上還能過得去。

這筆錢我一直還到工作的第5個月,才和母親的經濟賬告一段落。


獨生子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父母基本都是工薪階層,經濟上不會太摳摳搜搜。

在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前提下超出自己的預算的支出,理應和父母溝通,取得支持方得行動。如果一味透支信譽購買超出能力的東西,後果未必能承受得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