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前沒“太監”

宮廷劇裡,一般少不了小太監。

不過讓人驚掉下巴的是,

明朝以前居然沒“太監”。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太監一詞,由來已久。

太監,監讀作jiàn,而不是jiān。

明朝前的太監,是個普通的官名,

通常是指秘書監等官署的長官。

太監的太,是大之意,

所以太監的地位,會高于少監這些官員。

是到了明清時代,

太監才用于專指閹人,用于泛指閹人。

閹人,即被閹割的人。


很多人認為,太監=宦官=閹人。

明朝以前沒“太監”,

指的是沒有将“太監”專指閹人的用法。


因此宦官,也同樣如此。

比如《後漢書·宦者列傳》中提到:

“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他士。”

可見早期的宦官,并不是指閹人,

直到後來才用于泛指閹人。

而參考《辭海》第七版,

宦官它還有一層意思,是做官人的通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