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雙雄226—— 氣勢如虹

楊太師和高太尉,既不敢違背聖旨,又不敢發怒,兩人把一腔的怒火強壓在心底。表面裝得跟孫子似的。

一人為李白脫靴,一人為李白磨墨。

再看李白,悠然自得,意氣風發,得意洋洋,靴子襪子被高力士脫了,墨硯,楊太師端着。李白登上禦榻,坐在錦墩之上。隻見李白拿起象管兔毫筆,沾了幾下獨草龍香墨,略微停頓了數秒後,那兔毫筆開始在五色金花箋上龍飛鳳舞起來。

因為渤海大使就在跟前,李白是現場即興書寫國書。而這封國書代表的是大唐國家,剛剛李白還在醉着,現在喝了醒酒湯的李白,到底酒醒得咋樣呢?

包括李隆基在内的所有人心裡都替李白揪着。當大家眼見着李白一氣呵成,沒多大功夫,他輕輕地放下象管兔毫筆,用嘴吹了吹剛剛寫的字,好讓毛筆字幹得快一點的時候,大家的心依然是揪着的。

國書寫好了,李白把國書首先呈現給皇上過目。

李隆基從頭看到尾,從尾看到頭,沒有一個字能認出來的。

李隆基對這封國書一字不識,作為皇帝,在一衆文武百官面前,這不丢死人了。

李隆基極力掩飾這内心的恐慌和不安,趕快讓下面的文武百官相互傳閱,意思是我看不懂,你們中間誰能看得懂呢?

國書從第一個文官開始傳閱,一直傳到最後一個武官大臣,沒有一個人能認識其中第一個字的,都是一樣的搖頭無奈的表情。

李隆基一看這陣勢,隻得命令李白道:

“李愛卿,還是勞煩你給大夥念念吧?這樣也不耽誤時間了。”

“是!“

李白答應之後,展開剛剛自己寫的國書。用铿锵有力小聲音,中氣十足地大聲朗讀着:

“大唐開元皇帝,诏渝渤海可毒,向昔石卵不敵。蛇龍不鬥。本翰應運開天,撫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堅兵銳。

颔利背盟而被擒,

弄贊鑄鵝而納誓;

新羅奏織錦之頌,

天竺緻能言之鳥,

波斯獻捕鼠之蛇,

拂蒜進曳馬之狗;

白鹦鹉來自坷陵,

夜光珠貢于林邑;

骨利于有名馬之納,

泥婆羅有良醉之獻。

無非畏威懷德,買靜求安。高麗拒命,天讨再加,傳世九百,一朝殆滅,豈非邊天之咎徽,衡大之明鑒與!

況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刍糧,萬分不及。若螳怒是逞,鵝驕不遜,天兵一下,千裡流血,君同頻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方今聖度汪洋,恕爾狂悻,急宜悔禍,勤修歲事,毋取誅俗,為四夷笑。爾其三思哉!故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