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迷茫的時要大量讀書
因為下單買了一本書,掃碼加入一個讀書會,并附加有3個額外的服務項目。
一是加入讀書會,幫助買書人成為讀書博主;二是培訓幫助買書者成為讀書主播;三是早起打卡,共讀、拆書,分享感悟36本書。
如此高附加值的服務?着實讓人有點意外。
先生也提醒我:“有這麼好的事兒?可别是陷阱?且行且珍重吧。”
哈哈,先生永遠是覺得他是在護我,卻不知,在我這他是“絆腳石”。
“陷阱又如何?一本書的價格而已,無妨。說不定就因為買這本書,成就了一個冉冉升起的讀書主播了呢?”。忽然之間,我腦海裡閃現出這樣的念頭,是不是可以試一下當一個讀書主播呢?
在寫作遇到迷茫的時候,遇到讀書會這樣的團體,又能和一群人一起研讀詩書,何其有幸?
01
讀書會是一種以書籍為核心,由一群熱愛閱讀的人組成的交流團體或活動組織形式 ,旨在通過共同閱讀、讨論和分享,深化對書籍的理解,拓展知識視野,促進思想交流與個人成長。
在線下定期聚會型:成員們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如每周、每兩周或每月相聚一次。聚會地點多樣,可以是圖書館的閱讀室、溫馨的咖啡館、成員家中,甚至是戶外的公園草地。在聚會上,成員圍繞選定的書籍展開深入讨論。例如一些社區讀書會,就常常在社區活動中心定期開展活動,方便居民參與。
線上交流型:借助互聯網平台,如微信群、QQ 群、專門的讀書論壇或線上會議軟件等進行交流。成員們不受地域限制,無論身處何地,都能随時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感悟,發起話題讨論。像一些基于網絡平台組織的專業書籍讀書會,成員來自全國各地,大家通過線上交流,共同學習專業知識。
主題活動型:圍繞特定的主題或系列書籍舉辦活動。比如以“中國古典文學”為主題,集中閱讀《紅樓夢》《西遊記》等經典著作;或是針對某位作家,如魯迅,深入研讀其一系列作品。這類讀書會通常會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講座、解讀,豐富成員對主題的理解。
書籍分享型:成員各自挑選近期閱讀且認為有價值的書籍進行分享。分享内容包括書籍的主要内容、核心觀點、個人的閱讀收獲等。比如在一次關于曆史類書籍的分享中,成員可能會分享《人類簡史》,講述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的發展曆程,以及作者獨特的曆史觀,同時結合自身思考,探讨曆史發展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深度讨論型:針對書籍中的某個觀點、情節、人物形象等展開深入探讨。例如在閱讀小說《平凡的世界》時,成員們可能會讨論孫少平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時代意義,他對理想的追求、在苦難面前的堅韌,以及這些品質對當下年輕人的激勵作用。通過不同角度的讨論,成員能加深對書籍的理解。
知識拓展型:除了對書籍本身的讨論,還會延伸到相關的知識領域。比如閱讀一本關于宇宙科學的書籍後,成員們可能會進一步探讨天文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幻作品中的宇宙觀等,拓寬知識邊界。
02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加入讀書會正成為越來越多人豐富精神世界、提升自我的選擇。讀書會就像一個充滿魅力的知識殿堂,為參與者帶來諸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很多人都有閱讀的願望,但往往因為各種原因難以堅持。加入讀書會則為培養閱讀習慣提供了外在的動力和約束。
讀書會上通常會設定閱讀計劃和分享時間,成員們需要按照計劃完成閱讀任務,準備分享内容。
這種有組織、有規律的活動安排,促使成員們合理安排時間,将閱讀融入日常生活。
同時,看到其他成員積極參與、認真閱讀,也會形成一種良好的激勵氛圍,激發自己堅持閱讀的熱情,久而久之,閱讀就會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習慣。
2025年是一個全民閱讀年,大量讀書多了,人真的會變越來越好 。
查理·芒格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
中國首富小米的雷軍,從湖北狀元到千億身價,雷軍把“知識改變命運”演繹得淋漓盡緻,不出我的意料,這位商業大佬也是一個“讀書狂魔”。
為此,我特意去DeepSeek搜了一下雷軍的讀書方法,才發現有很多值得我們普通人去借鑒和學習的地方,掌握這些方法之後,就可以解決我們在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卡點。
03
以下,就和大家分享他在閱讀中的核心邏輯和具體實踐方法。
一.主題聚焦:圍繞目标選擇書籍
核心邏輯:根據當前工作或成長階段的需求,選擇相關主題書單,避免泛泛而讀。
雷軍在對内部高管讀書會的要求中說過:“讀傳記不是看故事,而是拆解他人決策的底層邏輯。”他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閱讀《矽谷之火》,點燃了他創辦小米的夢想,書中矽谷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直接影響了他的商業邏輯。因此,我們在閱讀之前,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為了升職加薪還是為了個人成長,再有針對性地去選擇書籍。分享影響雷軍創業的書單:《矽谷之火》《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斯蒂夫·喬布斯傳》《三體》《大秦帝國》《華為基本法》《原則》《創新者的窘境》-
二.“二八法則”速讀法
核心邏輯:快速抓取核心觀點,有效吸收高價值内容。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過:“在隻需要粗淺翻閱一本書的時候,卻拿出了仔細閱讀、理解一本書的時間,這就加重了閱讀的困難。”所以,讀書要速讀+精讀結合,20%時間速讀篩選,80%時間深挖關鍵内容。比如,在讀實用類書籍時,用80%的時間去閱讀你感興趣或能解決你當前問題的章節,剩下的20%的時間去速讀其他章節。
三.輸出倒逼輸入
核心邏輯:以實際問題驅動閱讀,将知識轉化為行動。
最近,經常有讀者私信給我,說心裡知道應該拿本書看,但隻要閑下來,就想刷手機,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去讀書,為此很苦惱。拿學英語舉例,我們明明背了很多單詞,學了很多語法,但是,一旦和老外面對面交流,就什麼都講不出來了。原因就是平時生活中用不到英語,無需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讀書也一樣,要用讀書解決實際問題才行,比如,讀書群裡一些隊員通過讀書寫作深耕自己,用半年時間實現逆襲,公衆号寫出了多篇10W+,實現了自媒體副業變現。
四.搭建起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核心邏輯:将零散的知識歸納為可重複使用的方法論。
這讓我想起最近閱讀的《卡片筆記寫作法》,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寫讀書筆記,建立一個可以與大腦連接的外部知識庫,随着筆記數量的增加,讓不同知識産生關聯,實現知識的跨領域遷移。具體實踐:每天閱讀時寫1-3條讀書筆記,記錄在flomo中,每條筆記不少于300字,随着筆記數量的增加,可定期回顧這些筆記,從中找到可以作為文章輸出的主題。随着文章數量的增加,大腦中會形成一個知識網,這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去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關于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
五.長期主義與重複閱讀
核心邏輯:經典書籍反複閱讀,結合實踐獲取新的理解和收獲。
雷軍已經連續12年每天晨讀1小時經濟學著作,他說:“讀書如長跑,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堅持到終點的耐力。”任何的學習和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縱觀世界上各個領域的著名人物,比如巴菲特、芒格、村上春樹等,沒有一個不是踐行終生閱讀的。對于經典書籍,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一樣體驗和收獲,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雷軍本人也會重讀一些經典書籍,如《孫子兵法》,在他構建起商業帝國的不同戰略階段,曾被多次重讀。
雷軍的讀書方法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具有指導意義,即在閱讀中注重實用性、高效率和構建知識體系這三方面尤為關鍵。讀書的價值不在于數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通過閱讀發生了實質的改變。正如雷軍所言:“團隊共讀一本書,比各自讀十本書更有價值。”這和我當前加入的讀書會的理念十分契合,在這裡,和讀書搭子們共讀一本書,讀完并不是目的,能夠學到知識和技能,收獲進步和成長才是關鍵。
2025年,一起通過讀書會死磕讀書寫作吧!
- 上一篇 “二王”行書的粘連結構
- 下一篇 随筆|最清閑的一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