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
關于炒股,雖有十幾年的經曆,可至今還是覺得愧對“炒”這詞,因為“炒”在我的理解裡應該火力旺盛、熱氣騰騰、不停翻滾的,而我卻如蝸牛般慢條斯理,在漫長的時間裡大概也就有兩三次奏效的峰谷理論,倒也合了巴菲特的長期主義,常跟愛人戲谑:要有足夠本金也成了大鳄…
我是2008年入的股市,那是一個股市房市此起彼伏的沸騰年代,很躁熱也很無畏,能真切感受到“被時代的洪流推着向前”,《繁花》之所以爆:雖不屬這個年代但共情了某一刻的全民情緒,個個走火入魔般覺得自己有了點石成金的魔力…後來房地産占了上風,迎來了他最迅猛的第二春…股市再回到街談巷議是2014年,這次依然瘋狂、猛烈、草木皆兵、腎上腺飙升,5000多的指數點位似要再創曆史新高…然而在2015年6月嘎然而止,因貪念的猶豫而深度套牢,不過慶幸自己膽小沒有“融資融劵”而走上絕…多年過去了,手裡的股票陸陸續續也解套,期間沒斬過倉,也螞蟻搬家的循環補倉,但那其次次的驚喜總帶上了人品的滿足…粗略計算下來好像是賺了,“那2015年虧掉的浮赢不是回來了嗎?”“可若要炒房呢,不是賺更多?”
生活并不要過于“計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也挺好…
現看股市依然還是一知半解,倒總會想起大學教投資的老師講的那則關于“猩猩投镖選股”的故事,确定和不确定并不那麼穩固,突然有點同情那些專精于此的人,是不是有點《楚門的世界》意味?
- 上一篇 止一日常:美篇82天
- 下一篇 鄉村往事·兄弟阋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