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中國版的唐吉可德,見證貴族精神的短暫餘晖
有人說:宋襄公沒有自知之明,妄圖以小國稱霸諸侯,豈不可笑?也有人說:宋襄公簡直愚不可及,兩國交戰還談仁義。還有人說:宋襄公崇尚禮義,雖敗猶榮......
但我想說:宋襄公以後,中國再無貴族,隻剩下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一、讓賢
宋桓公是齊桓公的頭号“打手”,一生跟着齊桓公南征北戰,施行仁義,使得宋在衆多諸侯中具有一定的國際地位。
在他病重期間,太子茲甫想要讓位給德才兼備的庶兄目夷,桓公被太子的義舉感動,果斷拒絕了這樣的請求,目夷也極力推辭,于是茲甫繼位,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宋襄公。
二、重信
宋襄公初次登上曆史舞台,是在齊桓公托孤。
齊桓公雖說晚年昏庸,任用奸臣,諸子争位,導緻齊國大亂。但不得不說,齊桓公還是有識人之能的,在葵丘會盟上,把太子昭托付給了有“長者之風”的宋襄公。
宋襄公果然信守承諾,在齊桓公去世後,挑起了諸侯聯盟的大梁,率領宋、曹、衛、邾四國聯軍,成功平息了齊國内亂,扶立太子昭繼任齊國國君。
三、仁厚
齊桓公去世後,霸主之位一直空缺,宋襄公有意,就拜托齊、楚知會大小諸侯在鹿上會盟。同年秋天,又同諸侯在盂地會盟。
目夷勸襄公:“楚國從來不講誠信,您還是帶着軍隊前往,以防萬一。”襄公卻說:“我和楚國約定好了不帶軍隊,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單刀赴會”,果真在發生争執時,被楚軍囚禁。
雖成階下囚,但他忠厚仁慈的品質卻無比珍貴,令人敬仰。
四、識人
他在位期間,整頓朝綱,選賢舉能,摒棄親疏遠近的偏見,不以出身、背景論英雄,選拔有真才實學、心系國家又敢于直言進谏的賢能之士。
任用了目夷、公孫固等一批賢臣,襄公給了他們充分信任和重用,輔佐自己處理軍政大事,使得宋國政治清明,吏治為之一新。
五、圖治
經濟上,積極推進農業生産,鼓勵百姓墾荒,興修水利,使得糧食産量增加,國庫日益充盈;
軍事上,加強訓練,整軍備戰,努力提升軍隊戰鬥力,以期在諸侯争霸中占據一席之地;
外交上,重視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往來,積極組織參與諸侯會盟,繼續推行齊桓公“尊王攘夷”的号召,壓制楚國北上擴展。
當然,人無完人,襄公也有他的缺點,比如複古殷商舊俗,将鄫國國君作為祭品活活烹掉獻祭;比如泓水之戰中空談仁義,不知變通;再比如不顧本國實際,一味追求霸權等等。
但他身上閃耀的高尚品質,無疑是當下“物欲橫流、人人逐利”社會所亟需的。
宋雖為區區小國,但襄公卻試圖通過會盟等方式成為霸主,恢複殷商榮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努力追求理想信念,即便失敗了也令人敬仰。
這種精神閃耀着人性光輝,超越了世俗成敗的衡量标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勇敢追逐那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
《二十四史》警世錄:人生短暫,為了心中理想,總要勇敢執着一次,真正的偉大并不在于結局的完美,而在于追求過程中所綻放的生命之花。什麼冷眼旁觀,什麼成敗論英雄,都讓它随風而去吧!
- 上一篇 日行一善
- 下一篇 金句@20240701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