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領地,你說了算—摘抄

我的理性選擇之于鄰居的理性選擇,就像之于他的呼吸和身體一樣,是無關緊要的。無論為相處付出了多少,我們每個人的主導理性都是做好自己的事。如果不這樣,别人身上的邪惡就會成為我的傷害,而上帝并不想讓别人來控制我的不幸。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一個自由國家的基礎是:你有揮拳頭的自由,但不要碰到别人的鼻子。也就是說,别人可以自由地做喜歡的事情,但不能侵犯你的身體和空間。這句話也可以當作是一條偉大的個人哲學。

但是這樣的生活方式,需要兩個重要的假設:首先,你應該過自己的生活,這樣才不會給别人帶來負面影響。其次,你必須心胸開闊,接受足夠多的東西,讓别人也這樣做。

你能做到嗎?即使你真的、真的不贊同他們的選擇呢?你能理解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事情,而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事情嗎?你有足夠的時間全力以赴不打擾别人嗎?

我想,我正在努力的不去幹涉别人的生活方式與選擇,其中也包括我的兒子。

星期天真的不太适合出門,人多、車多,短短10分鐘的車程,因為堵車,足足開了40分鐘。有了這次經驗,下次就不會選擇這個時間外出了。

兒子今天7點25分發信息給我問我:“在家嗎”?那時我正堵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訴他說,再有10分鐘就到家了。沒想到他今天還是來了啊,看來不期待的時候,往往會有驚喜。當你很期待一件事,很在意時,事情的走向或許不如所願,那時的失望因為有所期待而打擊更大。所以,放輕松,來與不來,都做好面對結果的準備,這樣無論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都不會給自己太大沖擊。

來了後,他就開始躺着玩手機了,我也不想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因為同一件事說他,他來了想怎樣就怎樣吧,我累了,不想一件事情重複說上幾年,說得我自己都厭煩了,随他吧,他的人生,隻有他自己能負責,我的責任已經盡到了。

你不可能阻止一個從沒感受過“燙”是什麼概念的人,不要去靠近火,因為會有燒傷的危險,他沒有概念,隻有當他靠近過、感受過、或疼過,他才有所了解,那個稱為“火”的、熊熊燃燒的東西會讓他受傷。

和他們住在一起的十幾年裡,我說了無數次不要在手機上花那麼多的時間,吵也吵了,打也打了,無數次的沖突,都沒有讓他放下手機,今天也不可能因為我說一句話,他就會放下的。我不打算再說了,沒有用、也沒有意義。

他玩他的,我把剛剛拿回來改好的褲子上面粘的線頭摘下來,丢到垃圾桶,我安靜地做着我的事,他有兩次也把手機放下了,想和我說話來着,但是隻要我開口,他就不會好好對話,開始躁狂,我也就不多說了,他會一直發出怪聲,打斷或阻止我正在說的話。

每次和他說話,很容易讓我豎起“盾牌”,我搞不明白他都16歲了,還沒辦法好好對話,不能冷靜完整地表達他内心的所思所想,隻會用這種幼稚的方式來攻擊我,我也不想生氣,隻閉上嘴不再說話。

我們在安靜中一起度過了各自的時間。他玩他的手機,我安靜地看着書。

過了一會,他就起身說要回去了,我陪着他一起下樓,送他到了家門口。相處的時間不多,每次的相處還不怎麼愉快,他對我有很多的被動攻擊,每次看他這樣,我内心其實是抗拒他過來我這的,但想着既然他來了,那就忍一忍吧,最多三、五十分鐘就過去了。那麼多年都忍過來了,這三、五十分鐘又算得了什麼?

或許,分開住也不失為一個對大家都好的選擇,要是住在一起,這常年累月的、無法調和的沖突可真夠磨人的。就像兩隻刺猥,或許雙方都互相在意和關心,但就是無法相擁在一起,無法靠得太近,一個合适的距離對他們來說,才是和平相處的前提。

我也不再無腦的追求那種親密無間、緊密相連、心心相通的理想型親子關系了。那對于我和我的孩子來說,很困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許,我和孩子之間,清淡、有間才是我們母子之間的宿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