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老家民俗“接太公遊春”

      雷鋒塔活了很長時間,但已經倒掉了。而我們老家有一風俗年齡比雷鋒塔還大,但還活着,感覺還很年輕! 正月初五至十五期間,我們老家有“接太公”遊春的風俗。

      在小鎮的舊街上,一個木頭雕刻的人,永遠的慈眉善目,目光烔烔,豔麗的長袍,長袍多為紅色、黑色的禮帽,木頭雕刻被安放在一個轎子上,被四、六個大漢擡着遊行,這個木頭人被稱做“某家太公”,遊行的速度如正常的行走,步調也并不一緻!遊行的隊伍多為男性,有人有車,隊伍打的旗幡赤橙紅綠青藍紫各色都有,隊伍有時長達1至2公裡,鑼鼓宣天,鞭炮聲此起彼伏,天空中迷漫着鞭炮的煙霧,滿鼻子都是鞭炮硝煙味。街道二邊站滿了觀看遊行的路人,此時的交通基本上是攤瘓的,木頭每經過一商店的門口,商店都基本上打鞭炮。這些遊行的人都是同一姓,同一家族的,是鎮上的大姓。葉、聶、程三姓每年都會有這種遊行,名曰“某家太公遊春”。

      現代的、有知識的年輕人為什麼都會加入遊春的隊伍?這些遊行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呢?是迷信嗎?是對宗族的自豪嗎?是祈願儀式會帶給他們升官發财的好運嗎?是烏合之衆嗎?無從考究!也許都不是,這應當是風俗的力量,風俗的生命力不正是一個家族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