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還記得二十四節氣歌嗎?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這首婦幼皆知的二十四節氣歌是各取二十四節氣的一個字組成的,目的是便于記憶。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智慧的老祖宗綜合天文學和氣象學以及農作物生長特點等多方面知識,總結出來的。它比較準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變化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農業生産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地形西高東低起伏較大,氣候上不僅有緯度分異規律,也有垂直方向的不同。二十四節氣對我國多數地區僅為參考價值,但對黃河流域氣象變化和農業生産确有重要指導意義。因為中國在五千年的曆史長河多是以農業為主的,并且政治中心多在黃河流域,自安史之亂後南方的人口才超過北方人口成為經濟中心的。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節點,也是古人眼中的重要節日。據科學家推算,2024年冬至的時間是12月21日17點20分20秒。

    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點運動至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各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點持續北移,北半球陽氣開始回升,白天逐漸變長。時值冬至,展望未來,黑夜過去必定是璀璨的陽光,極緻的寒冬孕育的是溫暖的春天。

    富平自古糧豐草茂,是關中的糧倉所在。父輩們用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産的諺語多如牛毛。耳目渲染,這樣的諺語如數家珍,比如:谷雨種棉花,不用問鄰家,谷雨前後,種瓜點豆。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裡頭種白菜。三九不冷,不成年景。三伏不熱,五谷不結等等。

   

...

睿智的父輩們經常用冬至這一天的天氣來推斷後期天氣變化。

    他們常說:冬至刮大風,必定冷半冬。這個農諺的意思比較的簡單,說的是冬至這天,如果出現了寒風吹的一個情況,那麼就要冷半冬,也就是說整個寒冬的一半時間,人們都在盼望能曬曬暖陽。該冷不冷,不成年景,寒風不利于病蟲害越冬,能夠把凍死病蟲害,減少蟲災。在那個年代,寒風是最好的殺蟲劑。寒風也可能帶來豐富的降雪,能給農作物提供充足的一個水分。老人常言:冬日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冬日雪匆匆,來年百果生,冬日雪連連,定是個吉祥年。

還有其他關于冬至的諺語:

冬至在月頭,捂被不用愁。

冬至在月中,單衣能過冬。

冬至在月尾,大雪齊紛飛。

冬至比較暖,烤火到小滿。

冬至若有霜,過年把雪降。

      冬至最善思。冬至,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古人不像現代人有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漫漫長夜,寒風凜冽,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思念家人,想念家的溫暖,想念家的溫馨,特别是流落他鄉,備受冷眼,甚至遭受欺淩的遊子。古人把冬至的思念發揮到了極緻。杜甫一生颠沛流離,憂國憂民,最後客死他鄉。有一年他在蜀中避亂,思念家的溫暖而發出慨歎:“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思念遠在洛陽的老妻和兒女,憂國憂民期盼天下早日太平。白居易在他鄉也感受到居之不易:“邯鄲驿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憧憬和家人圍在一起,爐火燈前,訴說流離之苦。冬至挂念弟弟是杜牧:“尊前豈解愁家國,辇下唯能憶兄弟。”

 

...

冬至宜祭祖。冬至預示着天道輪回,也承載着人間的冷暖。十月寒衣冬至被,冬至前夜祭祖也是家鄉富平的傳統文化。天氣轉冷,陰曆十月一要給已故的親人燒送寒衣,送棉鞋。冬至過後将迎來三九寒冬,已故的親人也需厚被褥抵禦風寒。巧手的嬸子們大娘們,用紅裱紙做被子面,用黃裱紙做裡,裡邊裝有棉花做成尺長方形狀,寓意為棉被,在冬至前夜,由子孫恭恭敬敬的燒送與先祖,順便捎去紙錢和問候,表達對親人的懷念。

    冬至盼團圓。“官冷無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潑新醅。”是蘇轍在冬至與嬌妻團圓的匠心之作。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近年來,富北的鄉親們也尤為重視冬至,冬至日,走親訪友,團聚設宴随處可見。餃子是團圓的标志,好像沒吃餃子就沒過冬至一樣。不難想象,戶外寒風刺骨,屋内歡聲笑語 ,親朋好友一家人圍着烤爐,吃着熱氣騰騰的餃子,傾訴着往日的心酸,交流着在外的收獲,分享着各自的喜悅,那是多麼溫馨的景象啊。吃餃子,寓意着驅寒和團圓;餃子的形狀像元寶,也寓意着财富和吉祥,吃餃子象征着财源廣進,吉祥如意;在民間還有一種誇張的說法,說吃餃子不凍耳朵。

      據說吃餃子不凍耳朵的習俗源于醫聖張仲景。張仲景在東漢時期曾任長沙太守,他看到百姓在寒冷的冬天常常凍傷耳朵,便在冬至那天制作了一種叫做“嬌耳”的食物分給百姓,這種食物由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制成,形狀像耳朵,煮熟後分發給百姓食用,吃了之後身體暖和,耳朵也不再凍傷。為了紀念張仲景的善舉,後人便在每年的冬至如法炮制做“嬌耳”它是餃子的雛形,後來就演化成餃子。

    今日冬至,向陽而生,逐光前行,願所有的人間美好都能成為永恒。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