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孩子收心必備(一)

“開學的日子不遠了,孩子的心卻玩遠了!”

一早上,閨蜜忍不住向我抱怨。

眼看假期餘額即将清零,孩子卻仍深陷懶散的狀态中。

每天早不起晚不睡,沉迷遊戲,看不進書,不想寫作業,沒有學習動力……

不禁想起教育學上的一個詞:假期綜合症。

一個寒假下來,孩子整個人像是一輛拉不動的火車,沒精力,沒上進心,沒自制力。

而孩子之所以會有這些症狀,本質就是因為能量不足了。

所以開學之際,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孩子充電續航,讓孩子以飽滿的狀态迎接新學年的學習。

1.給孩子一個收心儀式

...


教育專家楊鵬教授曾表示:以儀式的形式開展教育,能夠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合适的場景,讓他們及時轉換角色,看到自己的優勢,并不斷增強自信心。

給孩子一個特别的開學儀式,可以在孩子心中創造對開學的認同感,讓他把上學當成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首先,可以讓孩子給假期做一個書面總結,比如寫一篇日志,當日志畫上句号時,就代表着假期結束啦。

然後,做一個開學準備,比如購買開學第一天要穿的衣服,去理個新發型;添置新學期的書籍和學習用具,并讓孩子整理好書包。

最後,為孩子拍一張紀念照,祝賀孩子即将進入新的階段。

這些小小的儀式,雖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卻是孩子内心與世界之間的一座橋,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

不僅可以讓孩子的狀态,由懶散一步步收緊,逐漸生出對新學期的向往。

同時,也讓孩子更認真地對待開學,從而變得積極向上。

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準備,就是為孩子蓄能的第一步。

2.陪孩子看幾個紀錄片

...


家庭教育指導師楊田自述,女兒13時,一度厭學想辍學打工,家人怎麼勸都沒有用。

當時,她還沒有學習家庭教育,所以并沒有很好的辦法引導女兒。

無奈之下,她隻好帶女兒去工廠體驗,還給女兒看了幾部相關紀錄片。

這讓女兒觸動很大,不僅不再厭學,反而變得積極上進。

有句話說:教育需要點燃孩子内心的火苗。

孩子沒有學習動力,與其唠叨說教,不如帶着孩子一起看幾部紀錄片。

他們可能會因為一個故事而開竅,也許會因為一個畫面而點燃心中的那把火。

看完《翻山涉水上學路》,孩子會知道: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

看完《18歲的流水線》,孩子會懂得:自己偷過的懶,最後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智能陷阱》則會讓孩子明白:貪圖一時的享樂,放任自己沉淪在低級快樂裡,蹉跎掉的是自己長長的一生。

《習慣的奴隸》會讓孩子意識到,那些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壞習慣,足以壓垮一個人。

紀錄片就像一粒粒種子,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孩子找到内在力量,最終成長為更加自覺主動的自己。

3.陪孩子早起每一天

...

早睡早起,是治愈懶散的最佳良藥。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個“早起狂魔”。

多年來,他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不喝咖啡,不吃點心,也能特别專注地投入寫作,一直到上午10點。

早起,讓他不僅精神狀态飽滿,頭腦靈活,還極大地提高了他的寫作效率。

一個人如何度過早晨,就如何度過他的一生。

早起帶來的,是一段高質量的時間,精力充沛的狀态下孩子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修煉自己的硬本領。

其次,早起增加了一天可利用的時間,每天早起兩小時,每個月就比别人多出3天的時間,一年就是36天。

想讓孩子開學後有精力,有動力,有時間精進自己,現在就要讓孩子堅持早起。

如果孩子早起困難的話,可以用早起倒逼孩子早睡,另外,還可以給孩子設置一個獎勵,讓他更有動力。

最後也要注意循序漸進,可以先從早起10分鐘開始,每天早起一點,直到達到目标時間為止。

一周後,父母會發現,孩子已經漸漸戰勝了那個懶怠的自己。

新的學期,新的征程。

請給孩子多一點的陪伴和引導,為孩子的内心注滿能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