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積極主動?|《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看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緻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
每個人都有格外關注的問題,比如健康、子女、事業、工作、國債或核戰争等等,這些都可以被歸入“關注圈”,以區别于自己沒有興趣或不願理會的事物。
關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則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前者可以被圈成一個較小的“影響圈”。
觀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哪個圈,就可以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于“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
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注于“關注圈”,緊盯他人弱點、環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事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當作受害者,并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借口。錯誤的焦點産生了消極能量,再加上對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響圈日益縮小。
隻要我們的焦點在關注圈,就等于是允許自己受制于外界條件,自然就不會主動采取必要措施來推動積極變化。
與關注圈有關的語句多帶有假設性,如果我的房貸付清….如果換一個領導….如果孩子聽話一點…
與影響圈相關的語句則多半體現了這個人的品德修養,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體貼……”
佛家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
把外在環境視作問題症結的想法本身就成問題,應該說是我們給了外部環境控制自己的權力。
實際上,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應該為自己營造有利環境,而不是坐等好運或噩運的降臨。雖然讓他人或外界條件作替罪羊要容易得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