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格格
一說起公主,大家普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皇帝的女兒,這一身份象征着尊貴和榮耀。然而,在衆多清宮劇中,我們卻常常聽到格格這一稱呼,而并非公主。難道清朝的公主稱呼已經變為了格格嗎?
圖片來自網絡
實際上并非如此。公主這一詞彙最早起源于西周,已有幾千年曆史。在古代,公主是用來尊稱皇帝的女兒。據史書記載,最初皇帝嫁女兒時會邀請身份為公的諸侯來主持婚禮,這個儀式被簡稱為“公主”,後來逐漸演變為代指皇帝的女兒。随着社會的進步,公主的級别也變得多樣化。兩漢時期,出現了郡公主、縣公主和翁主等不同級别的公主。唐宋時期,為了表示對某位公主的喜愛或獎賞,公主的封号前會加上前綴,如我們所熟知的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在清朝時期,皇帝的女兒卻有兩種不同的稱呼:公主和格格。這兩種稱呼有何區别呢?實際上,格格隻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意味着皇帝所有的女兒都可以被稱為格格。而公主則是一種封号,需要皇帝的加封。皇後所生的女兒中,最高封号是固倫公主。一旦看到固倫公主的封号,我們就知道這位公主必定是皇後所生。而在後妃嫔妃所生的女兒中,最高封号是和碩公主。
圖片來自網絡
在滿語中,“固倫”意味着天下,“和碩”則表示地方。這兩個封号分别代表了嫡出和庶出的尊卑地位。古代社會非常重視尊卑地位,從封号上就能看出。不過,格格并不僅限于帝王之女,貴族之家的女兒也被稱為格格。但在清朝建立之初,還分為滿人格格和漢人格格,因為王朝初建時還有很多漢王。然而,到了康熙時期,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漢王不再存在,漢人格格自然也随之消失。公主和格格的身份在本質上有所不同。換言之,格格這一身份并不必然等同于公主,然而公主必然屬于格格。
圖片來自網絡
- 上一篇 父親
- 下一篇 冬季序曲的美麗與變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