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内外(二十一):陸扆,時運不濟便創造機會,優秀的人自己成就自己

...


一個朝代就像是一個人,總有自己的青少年時期,成熟時期,和沒落時期;一個朝代也像是一個人一樣,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也有自己的低谷歲月。在一個朝代的青少年時期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大部人隻要稍微有點财氣和機遇便能過上不錯的生活,這個時候的人才也少被埋沒,除了自己想作死的。

到了比較成熟的時期,很多規章制度的漏洞,已經大部分資源都被比較固定的家族所控制,這時候對于人才的要求相對來講就比較苛刻了;在唐朝就意味着要找個人舉薦加上跟人家要非常熟悉,還要有情義,并且要詩詞歌賦出類拔萃,人品道德足夠讓人放心;不能在打怪晉級的道路上樹敵,尤其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也不能把做官看成是讀書的終極結局而應該看做是人生目标,堅定異常,絕無二心。

到了晚期,必然會出現各種的不穩定,社會面兒和基本盤,甚至是管理機構都可能風雨飄搖。這時候要再想出人頭地,那麼就要大膽破局,順勢而為了。這樣的情況,對個人的能力是極大的考驗,因為這個時期,除了能指望上自己,其他人都靠不牢。就連中期那些謹慎之後再出手幫助的人都沒有了,人人都在自危和自保。稍不留神,想出人頭地的人連性命都難保住,簡直是兇險異常。高智商、高情商、難得的機遇,缺一不可。

今天咱們的主角就是這樣的一位超能力人才,他的名字叫做陸扆。陸扆的詩歌留下來的隻有一首,就是收錄在《全唐詩》中的《禁林聞曉莺》。

《禁林聞曉莺》

陸扆

曙色分層漢,莺聲繞上林。

報花開瑞錦,催柳綻黃金。

斷續随風遠,間關送月沉。

語當溫樹近,飛覺禁園深。

繡戶驚殘夢,瑤池啭好音。

願将栖息意,從此沃天心。

陸扆在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恰逢黃巢起義,皇帝決定走出京城去溜達一圈,等風頭過了再班師回朝。考生們一聽到這個消息,多少還是有點崩潰的,畢竟又是辛辛苦苦準備了許久,身體和精神狀态都是朝着這個時間點調整的;這有點像是體育比賽,平時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是把狀态調整到極點同等重要。

這事兒一鬧,皇上算是沒有心思安排了,再加上随行的人也不是很多,要想把科舉考試如期舉行确實有點困難。不過事情總是要分角度去看的,陸扆就是這樣的人,别人覺得有點苦難的事情,他覺得這可是一個機會啊!要是事情不亂,也許自己真的競争對手蠻多的,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第一個優點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來了,這樣就刷走了一批競争對手;另外一個就是有些有背景的文人覺得跟着皇上出行有危險,幹脆也沒有來;再加上其他原因缺席的;陸扆這麼一盤算,多好的機會啊!

想清楚的陸扆馬上開始行動,他找到了一見如故的朋友引薦的恩人宰相韋昭度,上來就是一頓遊說,“韋大人,開科取士事關國家大體,一來可以向天下人告知,國家還在正常運轉;二來可以讓更多文人謀士追随朝廷,穩定軍心;三來您也可以借此機會赢得讀書人的稱贊,取得皇上的信任。”你瞧瞧,多麼成功的遊說。條理清晰,字詞凝練,厲害分明。

韋大人被這麼一說,覺得很有道理,馬上就找到皇上,皇上也是覺得此事在理;兩人一拍即合。你瞧瞧,這就是口才的重要性,一二三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四五六了;但口才的背後卻是深厚的功底和敏捷清晰的思維。

在上層領導的肯定之下,科舉考試破除萬難,順利舉行。但是到了發榜的時候确實遇到了之前未預料到的問題,因為發榜是大事兒,意味着對本次考試人才的認可,這事兒得是德高望重的人操作最為合适,将來也好堵得住天下文人謀士的悠悠之口。朝中的老人兒自然都懂得這個道理,再加上來參加考試的人隻有暫住地附近的和跟着來的,确實算不上正規考試,所以便更加的不願意了。

陸扆一看,這怎麼行?好不容易才組織的考試,怎麼能在關鍵點上掉鍊子呢。你們都不願意是吧?他看了看四周膽小的考友和老奸巨猾的大臣,大喊一聲,我來!

既然幹了,那就幹得徹底,第一名就寫我陸扆。老友和宰相一看,這小子可以啊!這種情況下把科舉考試組織下來,并且敢于擔當,是個人才;皇帝一看,名單出來了啊!好好好!大手一揮,按下确定鍵。特事特辦,陸扆直接進入了皇帝中間坐,朝臣兩邊站的朝堂。要不怎麼說,英雄從來不抱怨環境,要的隻有成功呢!你瞧瞧,這大環境,硬生生讓陸扆給幹成了唐朝初期的優質環境。

在唐僖宗時期,陸扆先後作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尚書左丞等崗位;在唐昭宗時期,陸扆更是憑借着自己的才華得到第二任的信任,榮登宰相的高位。

陸扆,一個不懼大環境給自己創造機會的人,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