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和心理素質的雙重考驗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用在雜技演員身上再合适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雜技演員,沒有過硬的本領,恐怕是不敢輕易上台的,畢竟站在舞台中央的“步步驚心”,都是在“玩兒命”。
上午帶着兩個兒子去看了一台馬戲表演,這樣的雜技演出我還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觀看。遠遠望去,一個标志性的大蒙古包“駐紮”在平原建業體育中心的正中央,兩個男子騎着高頭大馬在蒙古包外轉圈徘徊,我猜一定是其中的一個節目。我們娘兒仨來的有點晚,節目已經開始十幾分鐘,進入蒙古包内找位置都困難。
所有正面側面觀看的位置都已坐滿,剩下的隻有屁股後面的犄角旮旯,這怎麼看?轉了一圈後,我注意到第一排腳下的台階光滑寬敞,坐我們娘兒仨剛剛好,于是我拉着兩個兒子找了個觀看視角最佳的位置一屁股坐在台階上。
因為來得稍晚,第一個節目已經接近尾聲,但不影響,最精彩的正是尾聲部分。這是一個凳子雜技,我不清楚名字,就是演員把凳子一個接一個搭起來,像堆塔一樣搭得很高,演員爬到最高處站在上面,然後再倒立。雖然演員背上挂着救援繩索,但還是為雜技演員捏了一把汗。
接着一個男演員表演了“單人梯子”。這個節目很神奇,一個不固定的梯子,四面沒有任何倚靠之物,演員竟能自如地爬上去,并翻到梯子另一面,再走下來。然後上來一個女演員,女演員騎到男演員脖子上,男演員架着女演員把剛才的動作又來一遍。如何站在梯子上讓梯子保持平衡?還要在梯子上表演一系列動作,這種平衡力絕非一日之功!
表演“高空吊環”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子。一個像呼啦圈一樣的吊環吊在半空,女孩子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坐在吊環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一會兒躺在吊環上面,一會兒頭朝下倒挂金鈎,一會兒翻轉騰挪。最要命的是女孩子竟把自己的脖子套上繩索,像“上吊”一樣把自己挂在半空中,還不忘讓自己飛速旋轉起來。這功夫是流了多少血汗才練就的?
最歡快的當屬小醜和馬戲表演。小醜的任務就是逗樂全場,輕松一刻。小醜的形象似乎總是手抱一把長條氣球,與小孩子互動搞怪。小孩子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得到一個小醜手裡的氣球能開心一整天。
馬戲表演是重頭戲,放在最後壓場子。三匹高頭大馬“闖”進中央舞台,騎馬的竟還有一個女中豪傑。場地有限,但馬兒跑起來一點不含糊,男女演員在馬背上馳騁,并做出一些高難度動作,速度與激情,蒙古漢子的奔放,馬兒的嘶鳴,甩鞭的震耳欲聾(并非打馬),引得觀衆一陣陣掌聲和尖叫。隻是馬蹄踏起的塵土和彌漫在空氣中的馬糞的味道,讓人捂住了口鼻。
“媽媽,馬跑的還挺快的嘛。”大寶說。“那當然,至少也能和一輛電動車PK吧。”我猜測,“古代騎馬還有八百裡加急呢,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給楊貴妃運送荔枝的馬估計也能跑八百裡。”騎馬雖帥,但磨屁股和大腿呀,危險系數還高。
一場精彩的馬戲表演背後是怎樣的辛苦和汗水?這是實力和心理素質的雙重考驗,那麼多人圍觀,大概比我們上公開課還要緊張,還是得藝高人才能膽大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