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好好溝通了嗎?

  今天繼續閱讀了《非暴力溝通》,當閱讀到第五章感受的根源時,自己很是有感慨啊。

  書中原文是這麼說的:聽到不中聽的話有四種選擇。

  例如:有人氣憤的對你說:“我從沒見過像你這麼自私的人。”

  第一種選擇:認為自己犯了錯。這會導緻我們内疚、慚愧,甚至厭惡自己。

  第二種選擇:指責對方。“你沒有權利這麼說我,你才是自私的。”

  第三種選擇: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聽到這話,我們也許會傷心,因為我們看重信任和接納。

  第四種選擇: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這時,我們也許就會想,他這麼說可能是因為需要體貼和支持。

  我想,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認為第三四種選擇是好的,是可以好好溝通的。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身臨其境的時候,更多的反應是第一二種選擇。

  當我們選擇第一二種的時候,隻會招來更加激烈的争吵,讓矛盾升級,有時候甚至已經忘了吵架的初衷是什麼,反倒是把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通通都倒了出來。

  為什麼會翻舊賬呢,就是因為我們未曾在舊賬中走出來,沒有把我們的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又怨怪對方不能理解自己,不能體諒自己。

  這就是我們平時不會溝通,一旦溝通用的就是暴力形式,所以才會讓本來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如果你想要讓對方體貼理解你,一定要是你的感受和需求說出來,對方才能真切的知道你需要的是什麼,才會積極的作出回應。

  最簡單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和自身的關系。

  例如:你對孩子說:“你沒把飯吃完,媽媽感到失望。因為媽媽希望你能健康成長。”

  老闆說話不算數,我很生氣。因為我想有個長假去看望弟弟。

  隻有刻意在生活中去練習這些,我們才能逐漸走出暴力溝通的範圍,能跟别人好好說話,并且得到理解。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