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任何人來說,一旦與外部世界與他人産生聯系,就必然面對“我”,我是誰?為什麼會和别人有聯系,怎麼聯系,在哪裡聯系,聯系是否穩定持續……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基于“我”這個主體發生的,也就是說,沒有“我”,也就沒有這些問題,那麼“我”究竟是什麼?

    “我”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的一個人,是個人在和他人發生聯系時及其聯系的過程中需要明确的個體。

      不難看出,“我”是獨立的個體,但社會性是其不可或缺的屬性,也就是說,沒有與之關聯的社會,也就沒有“我”,盡管這個人存在,或者說存在很久。

      客觀存在的個人是不是就等同于“我”的存在呢?顯然不能劃等号,首先這個人也可能是一個心智不健全的人,甚至是一個智力殘缺的人,這個人就不會與他人有聯系,至于這個人存活所靠的人而體現出的關系,并不是這個人自己構建的。其次,這個人如果有能力與他人建立聯系,但如果這種關系是被動的、被迫的,這個“我”也不存在,僅僅是他人意義的表達方式或載體。

      生活中,人們常會遇到“為什麼要活着”、“活着有什麼意思”諸如此類的問題,這就是一個人變成為“我”的标志,找到答案,回答這樣的問題,将是“我”一生都要思考的問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