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早餐店

從上班以後,每天都有人問我,那家重慶砂鍋面開門了沒?

每次都沒有開,我隻要一拐過那條巷子,第一眼就是看向那個挂着重慶砂鍋面的門店,可惜總是冷冰冰的卷閘門,期待中熱氣騰騰總是安安靜靜。

可能是回老家了想多玩幾天,過了正月十五總是要開門的。

然而到了正月十七,依然是靜靜的,全無聲息。

說也奇怪,是因為沒有開門,這家店的意象反而清晰地浮現了,店面的竈上冒着熱氣的,是蒸着的小籠包,小小的一屜裝着十個小小白白的包子,因為生意好便堆得高高的,随着男老闆掀開的一瞬間,冒出一陣大的白汽,同時是沖沖的包子香。

進得店裡,幾張桌子是食客坐的,一條低矮的圍欄隔開了加工區,夫妻倆在裡面忙碌的身影盡在眼簾,砂鍋擺成一個方陣,同時可以煮好幾碗,挨着小籠包的是一個大鍋,水滾滾地開着,等着把一根根直直的面條煮成柔軟的身段,彎彎曲曲地伏在碗裡,被各種調味料一浸,成為美味。

一排大碗裡放着各種臊子,肉醬、肥腸、牛肉、紅燒肉,吃肉絲面的話要現炒。白菜一大堆,每碗面都要燙幾片了加進去。

雖然是個小小的面館,種類倒并不少,單單面條就有幹面條和濕面條,濕面條又分細、二細、寬三種,看各人的喜歡。還有豆皮,粉條,蛋皮。我尤其喜歡吃他家的蛋皮,用洋芋粉和雞蛋充分混合攪拌成漿,鍋放油後晃動讓每處都有油,大勺放漿後馬上轉動碗,讓液體四處流動鋪滿全鍋,很快成一張金黃的薄餅。

這樣的薄餅攤了一張又一張,直到漿用完,稍稍冷卻後将餅切成長長的條,抖落開來,便是清清爽爽的蛋皮。因為已經經過攤的過程,基本熟了,吃的時候隻要用漏勺放進大鍋開水裡,微微燙個幾秒鐘就趕快撈出來,越薄燙的時間要越短,放進調好味的碗裡,一口吃下去,綿軟又筋道。

常常和一個小帥哥去這家吃,他吃一碗砂鍋面加肥腸,我吃一碗蛋皮,有時候還加一屜小籠包,一口一個吃着蠻爽。

夫妻倆都是有點小胖的中年人,女人熱情話多,記得常來食客的習慣,我一進去就叮囑忙着煮面的男人,她不要辣椒。

天天開着門不覺得,現在每天經過都要看一眼,暗暗納悶,怎麼還不開門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