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揚州聞香尋梅

...

走進臘月,揚州城裡蠟梅盛開,暗香浮動,最是醉人。

蠟梅是冬季揚州最有傳統文化韻味的植物,不僅香味濃郁,花形花色也好看,尤其是當寒風來臨,葉落遍地時,枝幹上隻剩下那亮黃色的蠟梅花,更顯其“淩寒獨自開”的氣質。

蠟梅,蠟梅,又稱寒梅、臘梅、黃梅,往往被人作為“臘梅”,因其盛開的季節與臘月相逢。但實際上,這種植物之所以叫“蠟梅”,并不是因為開花時間,而是因“花黃似蜂蠟”。

寒冬時節,最适合到古典園林欣賞臘梅盛開的景象。星子般的明黃惹人眼珠,或遒勁或飄逸的枝幹,在粉牆黛瓦、亭台樓閣、假山奇峰映襯中,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更顯清冷傲骨。

史可法紀念館又叫史公祠,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這個地方古稱“梅花嶺”。走進史可法紀念館,就聞到一股濃郁的蠟梅香味。

揚州這座以秀美婉約著稱的城市,因為史可法的男兒血性而平添了英雄氣概。館内的梅花嶺是象征着“鐵骨冰心”的精神高地,蠟梅正先春而開,承載的都是揚州人滿滿的懷念和深深的崇敬之情。

揚州地勢平坦,且多水,并不适宜蠟梅生長。但作為園林城市,揚州有人工造山的傳統。因此,堆山種蠟梅,是常見的種植方法了。

史可法紀念館内古樹、山石錯落,是冬賞蠟梅的絕佳處,館内堂邊、榭道、嶺上種有四五十株蠟梅。姿态優美、花開滿枝的蠟梅,與祠堂的一牆一瓦一窗相映襯,芳香陣陣,光影搖曳,勾勒出百年時光的韻緻。

梅亭前,池塘一方,池塘之北正是梅花嶺,嶺上寒梅虬勁,香溢池水,花開最繁的,還數嶺下晴雪軒前這株有着超250歲樹齡的蠟梅古樹,嫩黃的花朵在陽光下酣暢淋漓地綻放。

據考證,這株蠟梅是揚州已知最高樹齡的一株古蠟梅樹。揚州的蠟梅古樹并不多,全市僅有3棵,城區就1棵。另外兩棵分别在高郵和江都,樹齡分别為100多年和200多年。

蠟梅古樹是揚州城最早開花的蠟梅之一。這棵蠟梅古樹花初開時花朵蠟黃色,盛開後花色漸漸變淡轉為淡黃色,花即将落時則轉為淡白色。

站在這株年代久遠的臘梅樹下,隻見臘梅花樹,身姿挺拔而優雅,在寒冷的冬日中傲然挺立。樹幹粗壯有力,表面覆蓋着一層粗糙的樹皮,一定是記錄了歲月的痕迹與風雨的洗禮。

枝條從樹幹上伸展而出,或直或曲,姿态萬千。它們或向上挺拔,或微微下垂, 枝條上布滿了細小的凸起,應該是生命的印記,也是與嚴寒抗争的收獲。

那朵朵臘梅則是臘梅樹最為耀眼的明珠。它們小巧而精緻,花瓣油潤似蠟,晶瑩剔透。黃色的花朵,純潔而高雅,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而綻放出陣陣清香,讓人在寒冷的冬日裡感受到生命的溫暖與美好。

在極寒的冬日寒風中,蠟梅昂首挺立,傲立枝頭,讓我肅然起敬,覺得它在芳香之餘,更有一種不可多得的氣節。

揚州許多地方的梅花都開了,但我覺得史公祠裡的梅花有點特别,這裡驟然怒放的梅花透露出一股壯烈的氣勢,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用他的熱血催開了這些花朵。

陽光下,古樸迷人、暗香浮動,幾乎無人不為之停留。這香氣于時光深處跋涉而來,不絕如縷、氣韻綿長。

蠟梅的香味,是“寒香”,因為它盛開的時候,天地寒冷。蠟梅還是揚州又一常見的“熏香植物”。揚州的蠟梅,雖然不如春梅那麼多,但花香濃郁,即使隻有一棵,依然能讓人覺得撲面而來。

蠟梅花花黃如蠟,清香四溢。古人亦有“花房小如許,銅剪黃金塗。中有萬斛香,與君細細輸”詩句來贊美蠟梅花開,幽香沁人的景象。

沾得滿身臘梅花的清香,走出紀念館,轉而奔個園而去,我要将這一身馨香帶回姑蘇。

從個園北門進,沿着小徑一路向南步行,不經意間,總能與一陣清香不期而遇。這香氣幽幽徐徐、清古冷豔,駐足尋香,便會見幾株蠟梅,暗自在軒前堂北、亭東樓西、牆角水畔,淩寒傲立、迎風怒放。

蠟梅主要分布在北門區域、壺天自春、冬山,其中又以冬山為最佳觀賞點。

不得不說,臘梅與園林元素極相配,它倚于假山石旁便是柔,倚于雕花窗旁即是剛。剛柔并濟的美感,也隻有迎霜傲雪的臘梅,才能诠釋得更為淋漓盡緻。

個園的蠟梅是懂得“中式美學”的。花牆漏窗、灰脊黛瓦間,斜出幾枝蠟梅,印一牆的花影婆娑,完美诠釋了國風之美。

冬山由宣石疊成,外表晶瑩剔透如白雪。“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蠟梅之于冬山實屬點睛之筆。

冬天裡百花凋零,唯有梅花揚眉吐氣,淩寒飄香。其樹枝蒼勁,花色清麗,風韻灑脫,暗香沁人。

個園冬山的三株臘梅,嫩黃色的花朵挂滿枝頭,盡顯芳華,向世人展示它的美,在寒風中散發着陣陣幽香,是冬日裡最宜人的風景,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假山疊石旁的蠟梅花瓣圓潤,花型甚美,好似一個個鵝黃色的小鈴铛綴在枝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自由而快樂。娉娉袅袅的蠟梅與恪盡職守的嶙峋山石同框,以動襯靜,以柔克剛,便更顯其鮮活與靈動,點亮了冬日裡一園子曲水清寒的冷寂,讓人不禁駐足觀賞,心情也變得明朗起來。

走近細細端詳,那一朵朵蠟梅挺立枝頭,花瓣黃得純粹,不染半點雜色。絲絲梅香潛入鼻腔,讓人不經意間,忘記了這冬日的清冷。

蠟梅因在寒冬盛開,與生俱來傲骨氣質,詩畫者為它賦詩作畫,百姓用它慶賀新年,作歲朝清供的年花。可以說,蠟梅的美,中國人最懂。

風吹蠟梅香,萬物待春歸。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汪曾祺先生在《歲朝清供》一文中所寫:“山中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梅花盛開,清歡自來,春天的明媚已在來的路上。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