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元宵情人節
齊帆齊微課主題作業(1)
文/潇清妩玉
明朝文人瞿佑說︰“每歲元夕,于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意思是說每年的正月十五,明州(甯波府)全城的才子佳人都會出來賞燈遊玩。而歐陽修的“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也說明了正月十五去約會,卻未見故人的傷心難過。
辛棄疾的《青玉案之元夕》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中國古代,一般都有宵禁,而正月十五這一天,青年男女卻可以自由約會。由此可見,元宵節就是咱們中國的情人節。
情人節必須有點儀式感,我決定主動出擊,給C轉賬520元,感謝他的包容。他卻說,怕花我的錢會折壽。笑噴,立馬回複,我不怕,你趕緊把錢砸過來,多多益善。他收了520元,轉賬1314元,我開心收下。
本以為這次賺了,沒想到兒子卻來湊熱鬧,發給我52元。我的小情人啊,絕不能手軟,當即收下,又轉給他520元。話說就此打住,雖然賺得少,我還是盈利的。兒子最近卻迷上了吃火鍋,讓我陪他去逛超市。
這一逛不得了,他進行了瘋狂大采購,穿得不關心,隻對付吃的。也讓我大開眼界,從來不知道,可做火鍋的原材料竟然那麼多。看着滿滿的購物車,我趕緊求饒,親,咱能不能下次再買,冰箱容不下。
付款結賬,消費400元,白忙活半天,沒想到最虧的還是我。回家後,趕緊倒騰冰箱,最後竟然都塞進去。累并快樂着,就是我的真實寫照。隻要一家人和和美美,開開心心,這點錢又算什麼?
我從超市買了點元宵,元宵節既要吃元宵,也要吃水餃。周日回娘家正好挖了點荠菜,那就吃荠菜水餃。因過節,公司通知提前一個半小時下班,買了點錢糧回家。C正在家裡切荠菜,新鮮荠菜不好切,我讓他綽水,既好切又營養。
我和好面,再切點香菇加上。C切完荠菜,又切肉。調好餡,開包。他擀皮,我包餡。配合默契,很快就包滿一蓋墊。我覺得再加點元宵足夠吃,C卻總嫌棄不夠,非要再包點。眼大肚子小,已成習慣。
鍋有點小,水餃煮兩鍋。第一鍋煮熟,先給竈王爺敬一碗。再供上一個火龍果還有糖塊,湊夠三樣,點燃一管香。其餘的水餃裝盤,爺倆吃着,我再下一鍋。他們爺倆吃得多,我晚上多少吃一點就好。
第二鍋水餃少,再加上幾個元宵。C聲明不吃元宵,隻吃水餃。煮熟裝盤上桌,元宵卻不夠軟糯,不如大黃米湯圓好吃,兒子也深以為然。幸好我買得少,不曉得炸一下是否好吃點?剩下的炸着吃。
吃完飯來不及洗碗,先把錢糧收拾好。邊收拾邊跟娘視頻,已經是晚上6點半。爹早已躺下休息,娘還在床上坐着。她說沒聽到外面有動靜,也沒出去看。今年不讓放花和鞭炮,自然沒啥動靜。娘說自己的胳膊有點疼,懶得動彈。
估計是那天拍背200下累到,吃了點止疼藥才差點。我讓她先别用那個胳膊幹活,如果疼得厲害就去醫院看看。跟娘視頻完畢,我出去升錢糧。禁止放花和鞭炮,但大街上依然人來人往。
碰到一個退休的同事,她竟然自己帶着木棍,我們一起向西走。不等靠前,就看到十字路口燈火輝煌,人們圍成一個圈,正在升錢糧。同事說好多人,我們先在旁邊等等。煙火往西面刮,看來是東風。
我看到東北角有幾個人快要弄完,趕緊招呼同事過去。灰燼遍地,旁邊散落着很多木棍。我靠近火堆點香,熱浪撲面,好難過。堅持一下點着香,趕緊念叨一遍。供品擺上,升錢糧。火勢很旺,用木棍翻一下。
升完錢糧回家,擡頭看到圓圓的月亮。有人說,這個月的月亮十七最圓,我看不出來。想起宋代辛棄疾的《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頓覺身心舒暢。
朋友們有賞冰雕的,有猜燈謎的,玩得正嗨。元宵佳節,普天同慶,月圓人安!
70後理工女,昌樂縣作協會員,副高級機械工程師,現在公司做質量管理。業餘時間喜歡讀書,寫字,瑜伽。已在網絡平台發表文字逾百萬,并成為簽約作者。願意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希望明天能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齊帆齊年度基礎寫作營打卡作業第293篇,字數1420,共累計494717字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