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同學送了5條蠶寶寶給她,正好我們家樓下就有桑樹,我們便開始養起了蠶。

說起養蠶,不禁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記得那時我跟閨女差不多年紀,也是讀三四年級。

有一天,我同桌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火柴盒,神神秘秘地跟我說:“給你看個好玩的東西……”

“是什麼呀,還這麼神秘?”我睜大了雙眼,看着同桌慢慢地拉開火柴盒。

可是火柴盒裡除了兩片綠色的樹葉,空空如也,啥也沒有。

我望着同桌,等着她給我解釋。

“咦,怎麼不見了,跑哪去了……”同桌有點着急,也有點尴尬。

她把火柴盒全部抽出來,左翻翻、右翻翻,又把那兩片葉子翻來覆去的檢查,終于,她驚喜地喊道:“怪不得找不到你,原來你跑到這裡去了。”

她讓我往火柴盒的裡面看,隻見一條很小很小的黑蟲子,趴在那裡,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因為它與火柴盒的内壁顔色很接近。

“這是什麼呀?”

“嘿嘿,不懂了吧,這叫蠶!”同桌有點得意。

“蠶?蠶是什麼?”我疑惑不解。

“蠶就是蠶,會吐絲的蠶!”同桌一臉自豪。

“你把它放在盒子裡幹嘛?它有什麼好玩的呀?”我還是不理解。

“養着玩呀,聽說蠶會慢慢地長大,然後有一天它會結出蠶繭,蠶繭可以用來織布。”同桌此時變成了百科全書,開始給我普及蠶的知識。

“哦,原來是這樣呀?那怎麼養呢?你快教教我,我也想玩。”我有點急不可耐,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很簡單,隻要每天給它喂桑葉就行。”同桌說。

第二天,她給我帶了一張紙,上面有幾粒黑黑的小點點,她說這是蠶仔,要先把它孵化,然後把孵出來的蠶寶寶放到盒子裡,給它吃桑葉,就可以慢慢把它養大。

我按照同學教的方法,把蠶仔放在胸口的口袋裡,每隔幾分鐘就看它是否孵出來了。可我看了好幾次都沒有變化,就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有一粒蠶仔破了一點殼,有一個黑黑的頭正準備從裡面冒出來。我欣喜若狂,跟同桌說,我的蠶寶寶馬上就要孵化了。

她讓我别着急,耐心地等蠶寶寶出來。我隻好耐着性子,繼續孵我的蠶寶寶。終于它完全出來了,一條特别小的小蟲,我把它放在桑葉上,它很快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不一會,桑葉上就被咬出了細細的眼。

蠶寶寶長得太快了,沒幾天它就從一條黑黢黢的肉眼難辨的小蟲,變成了披着一身白色外衣的小肉蟲。然後它不停地吃,不停地換皮,最後變成一隻像拇指一樣粗的可怕的白蟲,它在桑葉上慢慢地蠕動,看上去有點像大青蟲。

又過了幾天,它開始吐絲節繭,把自己裹了起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蠶繭破了一個洞,在牆上趴着一隻飛蛾,我們把它放在一張紙上面,讓它産下蠶仔。

蠶的一生十分短暫,整個生命周期不過40-60天。但它的一生卻十分精彩,從蠶卵孵化成幼蟲,曆經無數次地蛻變,最後才能破繭成蝶。

人也和蠶一樣,需要經曆成熟和長大,當我們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蠶繭中覺得無比安全和溫暖的時候,隻有突破外界的束縛才能獲得新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