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難過”

文/快樂心

老人“難過”。此“難過”,非心情不好之難過,而是日子難熬之難過。

婆婆七十四歲了,與小兒子同住。除了在家看電視,出外跟小區老人聊天,沒啥興趣愛好。以前,獨霸電視機,揀自己喜歡的台看。如綜藝節目、體育賽事等。她不喜歡看電視劇,沒有耐性守着一集集劇情演繹。

如今,弟媳婦因動過手術一直修養在家幾個月了,準備開年再上班。多了一個搶電視機的人,而且弟媳婦是喜歡看電視劇的人,白天和晚上都沒事守在電視機旁。

婆婆沒事幹,也不需要她買菜做飯。她白天和晚上都是躺床上抱着手機刷抖音。到了飯點,她就坐沙發上等着弟媳婦把飯送到手上,也沒有去幫忙盛飯,端菜。

我上班離弟媳婦家坐地鐵方便,偶然會來她家玩玩。晚上與婆婆同床。她到十一點還不睡覺,一直在那裡刷抖音,聲音開得大大的,裡面都是鬧哄哄的搞笑段子。我幸虧是睡眠好,瞌睡來了就聽不見了。即使心中極大的不悅,也不想明說。曾經對她說把聲音調小點,她怼我,說跟我一起很難受,總是約束她。

早上也是,她睡不着,五點多就把收音機打開,一會兒聽歌,一會兒聽新聞。中年人的瞌睡隻有那麼多,被吵醒了自然睡不着了。就跟她聊天。

我們聊到飲食口味問題。我說弟媳婦的菜口味太重了,人要吃清淡一點,對心血管好一些。婆婆跟我歪杠。說如今老人比過去都長壽,生活條件好了。說以前的水果醜不拉幾,現在的水果有大又漂亮,口感也香甜。我說,過去的黃瓜番茄豆角我們都能吃生的,現在蔬菜不浸泡,水果不刨皮,誰敢吃。現在長壽的人還是會養生的,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都還是節制有規律的。

我說以前沒聽說年輕人猝死吧!現在清一色的低頭族,夜貓子。腦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越來越年輕化。原因都是飲食和生活的放縱。

跟她拗很難受,她自己也是成天離不開手機,一種無所事事地熬日子。

其實,她有别的選擇,也可以充實地安度晚年。她鄉下的房子裝得好好的,電視還有網絡,門口還有一個大園子。她嫌那裡上街走得遠,如今村裡沒啥熟人了,她也不願種菜。所以喜歡賴在城市裡過這種享受時光。

她也可以住在我那個鎮子裡買的三層樓私房。集市近,鄰居也多。她又說,我家的電視機要用兩個遙控開,熱水器不會用,燃氣竈也開關不習慣 。

諸多原因,她覺得弟媳婦家她待的最習慣,最方便。如今弟媳婦不上班,還有人伺候一日三餐,這種享受的日子多爽。

我看着她這樣的老年日子真是難受。老年人如果真的把自己當老年人,那餘生就是“坐吃等死”的狀态了。

美國藝術家摩西奶奶至暮年才發現自己是驚人的藝術天才,75歲以後開始作畫,80歲舉行首次女畫家個人畫展。美國學者稱這種現象為“摩西奶奶效應”。他們還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去喚醒自己的潛在能力,它就會轉化或自行泯滅,這就是所謂“短路理論”。摩西奶奶效應昭示人們認識自己,選擇自己,正像格拉甯說的那樣:“如果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幹什麼,那麼生活會變得多麼美好!因為每個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覺到的大得多。”

多找點樂趣,讓自己學會獨處,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學習新鮮的事物,讓自己的心和手腳忙碌起來,重拾以前因工作忙碌而不得已放下的願望,這才是真正的享受孤獨,享受老年。現在的老人生活條件都比過去要好,更應該好好地珍惜有限的餘生,而不是倚老賣老,依附兒女。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