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薦一本書 || 第2159天

...

積矽步,至千裡,日複一日,靜待花開~

--------------------------------------

你在人群中看到每一個耀眼的人,都是踩着刀尖過來的,你如履平地般的舒服,當然不配擁有任何光芒。

——路遙

----【書朋撿話】

--------------------------------------

【每天推薦一本書】第2159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薦的這本書是:

《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

作者:[美] 墨磊甯

(Thomas S. Mullaney),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曆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曆史。

首先是本書的内容簡介:

本書以中文打字機為對象,追溯了中文與現代信息技術相适應的曆史。近現代以來,漢字作為非字母文字,在技術語言現代化的過程中遭遇了來自字母文字中心主義的重重阻礙,其一便是無法适應西式打字機。本書通過講述中 文打字機的發明曆程,展示了漢語世界的機械革命,探索了中文尋求生存、适應且 影響科技變革的曆史。書中描述了在近一個世紀之間,中文使用者在發明中文打字機的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嘗試、經曆種種失敗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權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時代,重新獲得獨特地位。

接下來看書評:

在人們慣常的印象中,打字機鍵盤上的語言都是西文字母。在近一個世紀以前的一些中國人眼中,這個問題非同小可,它不僅意味着中文在一種廣泛匹配現代化進程的技術中缺席,也隐喻着中華文明融入世界發展趨勢的困境。于是,周厚坤、舒震東、林語堂等人開始着手發明制造中文的打字機。如今,中文打字機的蹤影隻能在曆史文獻中尋覓。如果人們常說“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麼美國學者墨磊甯對這段曆史的打撈則是讓一台“失敗的機器”重新走向台前,也讓發明它的“失敗者”們努力推動中文突破字母文字霸權的探索獲得新的意義。當近現代中國猝不及防地迎接現代化,漢字處于一個極為尴尬的位置。人們用它書寫中華文明的驕傲,卻似乎也被它制約着進步的步伐。墨磊甯通過案例研究提醒我們,傳統融入現代的過程并非簡單的“存廢”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

要一切保持不變,就必須改變一切。 本書是關于中文在技術至上的時代,通過技術語言學的創新,使得“音–義–形”元素得到保留的漫長曆程。 這不僅僅是打字機的發展曆程,更是西方中心主義如何以效率和現代性之名,對中文語言從技術表達到文字本身的侵蝕。 中文語言,又如何通過拼合、整理、搜索,逐漸從單純的書寫系統,轉化為承載文化意義的客體。

講個小故事吧,這本書無意中解決了困擾我很久的一個問題:長春僞滿皇宮博物院中收藏的建國诏書和曆史上任何一份诏書都不同:它是橫排的而不是豎排,現在我知道原因了,因為那份诏書是用中文打字機打印出來的而非手寫的。

關于這本書,就介紹到這兒

最後是這本書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The Chinese Typewriter: A History

【ISBN号】978-7-5598-5354-7

【中圖法分類号】H12

【主題詞】打字機-制造

我們,明天見~

。。關注朋朋,遇見好書、遇見自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