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汪曾祺《祁茂順》:從祁茂順的改行看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社會的掙紮與消逝
文/星海月淺淺原創
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說《祁茂順》,講述的是傳統手工藝人祁茂順因社會變遷,不得不放棄糊燒活、裱糊頂棚的手藝,改行蹬三輪車的職業變化。
小說開門見山,直接表述祁茂順的職業變化,随後才講述祁茂順精湛的手藝。
祁茂順的糊燒活是一種紙紮藝術,應用于殡葬當中。他會做三轎馬、三進大廳、亭台樓閣、花園假山等老式房屋家具,也會做洋房、小汽車、收音機、電風扇等新潮的房屋和家電用品。隻要人家想要的,祁茂順都能糊出來。
祁茂順手巧,制作的東西大人小孩看了,都贊歎不已。
可時代變了,火葬興起,訂燒活的人越來越少。随着鋼筋水泥樓房建起,連裱糊頂棚的活計也沒了。祁茂順才不得不改行,給博物館的館長蹬三輪車。
故事中提到一位金貝勒,一位真正的旗人皇室宗親。辛亥革命以後,世間再沒有貝勒爺,這位金貝勒也得出門幹活掙錢。不過,他還保留一些當貝勒時的習慣,愛腳踩方磚,頭上是紙頂棚。
金貝勒的家離祁茂順家不遠,家裡的紙頂棚出問題,都叫祁茂順來裱糊。
故事中,就通過祁茂順給金貝勒裱糊頂棚的過程,詳細地描述出他的精湛手藝。
汪老的描述手法,按照慣常的方式,通過一系列動詞,呈現裱糊頂棚的場景。如:蹭、拈、托、吊、抹等。祁茂順的一番操作,可以用“表演”來形容,可見手藝之巧。
可是那麼巧的傳統手藝,因為社會的進步和新技術的出現,漸漸落伍,并日漸消亡。哪怕金茂順已經根據時代的需要,制作洋房、汽車、收音機等新事物,糊燒活仍然改變不了被淘汰的命運。這何嘗不是當今社會許多非遺文化所面臨的困境。
文中的祁茂順和金貝勒,代表着舊時代的人,而他們身邊的事物,包括祁茂順的手藝、金貝勒的皇室宗親身份、大酒缸、酥魚等傳統的舊事物,日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曆史的記憶。
汪老的小說中,并沒有明确表明對傳統民間藝術的态度。這是一種留白的寫法,在故事的結尾處,金貝勒的一句話“大酒缸沒有了。大酒缸沒有了”十分耐人尋味。
金貝勒連說了幾句,文中惆怅般地收尾:“很難說得清他的話是什麼意思。”這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想,是惋惜?是歎息?或是無奈?
這篇小說,還用了對比的手法。紙糊頂棚容易壞、招蟑螂、招耗子,以至于北京平房都不用紙糊頂棚,鋼筋水泥的樓房就更不會用。
金貝勒守舊,家裡不僅保留了方磚、紙頂棚,就連喝的茶,也是慣常的葉和元的雙窨香片。
文中的糊燒活曆史悠久,出現年代不詳,據說可追溯到宋朝。紙頂棚的曆史不是很久遠,出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後,雙窨香片屬于一種花茶,可追溯到南宋時期。
曆史悠久的事物,必定有其優點,才會傳承久遠。紙頂棚因為存在的明顯缺陷,輕而易舉地就遭到淘汰。
由此可見,民間藝術想要保留下來,一定要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那麼,傳統民間藝術該如何創新,煥發新的活力?優秀的傳統文化該如何保留和傳承?這是當今社會人們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
- 上一篇 啥時候我也可以逛逛天宮空間站呀!
- 下一篇 11月,陽光明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