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你搞創新(1):創新人才選拔
引言:孔子當然有資格教你搞創新。從創新的業績看,有幾人能像孔子一樣,在諸子百家中獨樹一幟,開創出影響中國數千年的儒家學派?從教學的水平看,又有幾人能夠像孔子一樣,獲得至聖先師的最高榮譽? 創新體系怎麼建?創新團隊怎麼帶?創新人才怎麼培養?小到個人、大到家國天下,如何通過創新實現先進,走在時代前列?孔子在《論語•先進篇》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其間蘊含着孔子關于創新理論、創新實踐的智慧。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後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同樣都是“進于禮樂”(即學習和掌握禮樂),孔子傾向于選擇“先進”而非“後進”,體現了人才培養的路徑依賴性。“野人”、“君子”代表着對一個新領域的認識程度,“野人”遊離在外,“君子”生活在内。“進于禮樂”都是二者最終追求的目标。那麼野人學習禮樂和君子學習禮樂,有什麼差異呢?
1. 先放任自由生長,再加以正确引導。千篇一律的應試教育,扼殺了生而為人的天性,一開始就增加了過多的約束,導緻人才成長難以百花齊放。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同樣在一開始就提供巨大的模型參數,就是賦予了野人的先天基因。無法突破常規的思維慣性,就無法高效創新。
2. 先遍曆世間百态,再參透人間正道。野人一開始處于社會底層,是一種弱勢群體。“弱者道之用”,野人更加善于觀察和總結規律,更懂得奮進,也更能夠學深、悟透禮樂的道理。君子則生來就處于一個禮樂的環境,對于司空見慣的事習以為常,而不會去深思其背後的規律。沒有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知識積累,就沒法搞好創新。
3. 先探索無人領域,再最終登堂入室。野人需要在實踐中廣泛探索,野人還有什麼不能放棄呢?隻有敢于舍棄現有的一切,曆盡千辛萬苦,才能脫穎而出。沒有當野人的勇氣,就沒法取得先進,最終隻能是吃老本、或者再續寫前人的輝煌而已。
然而,知易行難。縱然是璀璨曆史長河、将唐詩的發展推向新高度的創新達人李白,也不免發出“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歎息。按說李白的風格,不就是孔子最為欣賞和樂意提攜的野人嗎?即便是在獨尊儒術的時代,孔子創新人才選拔的思想也未能全面貫徹,最終隻能歸使人發出“伯樂不常有”的遺憾。
- 上一篇 《救在你身邊》第10章 熱鬧非凡的風雪夜
- 下一篇 魂兮歸來第127章·造訪徐福仙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