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對20歲的自己說:旅遊是一件要緊的事 | Day35

裸辭第35天,正在穩步推進旅遊計劃,準備下個月去日本。

上一次這麼認真做計劃,還是2019年去土耳其。

那些年剛畢業,工資微薄,但想看世界的心撲通直跳。我知道窮遊也有窮遊的玩法,啃超市面包,住六人混宿,步行搭公交,跟歐洲流浪漢不相上下,都能玩下來。所以無所畏懼,攢下錢就往外跑。

随後就是2020年-2022年,這三年裡我都沒有出遠門。

一開始不習慣,到後面居然麻木了,曾經熱愛冒險,後來便也畫地為牢。想到一年到頭都呆在這座城市,會說,害,旅行也不過那樣。

·

真是覺得旅行不過如此嗎?其實不是。

我知道那是一種怎樣觸動靈魂的感覺,去到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走在每條街道、看向每扇窗戶、與完全不同的人打交道,你會覺得,人類世界就像巨大的花叢,豐富又美好。

我記憶最深的是那次體驗。在冰島,雷克雅未克的大瀑布重重砸在地面,水汽噴到我身上,彩虹在霧氣中變得清晰。我在這種宏偉到讓人尖叫的場面前,滿腦子在想一個女孩。

她正在讀高三,在題海裡累得不行。把頭探出水面短暫喘息時,她最喜歡走到窗邊看天空。欄杆豎在她眼前,她就像被關在籠子裡的鳥。但她穿過欄杆盯着那朵雲,感覺自己坐在飛機上,飛到很遠的地方,飛到地理課本上那些遙遠又神秘的地名。盡管從小她幾乎沒怎麼走出過自己的城市,更别說去旅行了。

那個女孩就是我。幾年之後,我居然去到地理課本上那非常遙遠的地點,難以想象它就在眼前。我隻感覺到一股力量湧上我的腦袋,“天啊,我居然走到了這裡,原來我能去我想要的地方,做成我想做的事情。”

那段經曆影響了我做出此後人生中的很多決定。包括去新的城市、換新的工作、征服新的領域,我都相信自己有力量。

如今我想對20歲的自己說:盡早去觀世界,才能有世界觀。

·

那為何薪資高了,有條件去更好地旅行時,卻覺得旅行可有可無了呢?

昨晚剛刷到一位博主把我驚到了,大廠在職,卻一年去十幾個國家。今年還沒結束,已經買好明年所有節假日的機票,想好所有的假期怎麼拼出更長的假。還為每個地方做了手繪地圖攻略,看得出是在認真地深度遊。

别人問他,怎麼提早那麼久就買,不怕有變數嗎?

他用産品經理的思維回答,把旅遊作為最高優先級,其他事情就會提早調整好。

他的回答一下子驚醒我,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精彩TED演講:你不是沒時間做XX,隻是沒把它當回事。當你覺得它最重要時,無論你多忙都有時間了。

我發現我總是把工作作為最高優先級,而且在工作中責任心太重,導緻我這些年都不敢請假。每份工作都是把所有年假和調休假留到了最後,離職前才一下子休完。

就不能請假去休息嗎?我擔心我不在時剛好有重要會議、重要彙報等等,最後還得在旅途中處理事情,休得性價比很低,于是一拖再拖。我也不敢去樹立邊界:現在是我的休息時間。

曾經我也叛逆過一次,在工作日休了一天,還把自己的頭像換成了“休假中”。

結果就是我在博物館裡被拉到線上會議,隻能匆匆從展廳出來,把同伴晾在一邊,坐在大堂裡把會開完。而那個會是領導臨時組織的腦暴會,她在會上噴射自己各種激情四射(但不切實際)的想法。

所以問題找到了,我始終把工作作為第一優先級,所以不敢請假湊假期,反過來勸慰自己旅行也沒什麼稀罕。

·

其實人生就是一道排序題,把什麼排在第一優先級,你就會得到什麼。

其他人能得到那麼精彩的生活,是因為他們就讓生活最優先,其他都讓位。然後用盡自己的聰明才智、執行力,創造條件去實現它。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