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記遊

原創作品,文責自負。

      七月份宅家時,翻閱了曾鞏文集,讀到其中《道山亭記》,不由拍案叫絕。其以如椽之筆,描寫了閩地的山川形勢,水陸交通以及風土民情,然後點出道山亭的景狀及其寓意。文章風格峭拔多變,文筆雄偉奇崛,短句紛陳,新穎别緻。

      遂又憶及早年中學時讀過《古文觀止》,裡面好像隻收錄曾鞏兩篇文章,沒有《道山亭記》,倒是有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隻是當年愚拙,領會不了六一居士文章的微言大義,反而覺得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容易共鳴。

      多年以後,随着閱曆增長,以及讀了些古典文學經典作品,方始悟到此文的精妙。前兩年特地去滁州,遊曆了琅琊山,賞覽醉翁亭。

      此番讀了曾鞏的《道山亭記》,擊節贊歎,遂有一探此亭之意願。道山亭座落福州烏山山麓,是三山之一,為福州市内有名的風景區。

      前些天上過于山,烏山和于山相距數百米,兩塔之中的烏塔在烏山,和于山白塔遙遙相望,堪為勝景。

      此番福州深度遊,是曆年所沒有的,一天一景,勞逸結合,走街穿巷,公交地鐵,尋覓曆史的迹象,感受歲月的斑斓。

      今天白天高溫,室外35度,無奈之下,選擇下午四點出門。烏山離住處不遠,公交幾站即到,其海拔86米,面積25公頃。下了車,馬路對面遠遠看見寶塔聳于天空,定是烏塔無疑了。

      從公園正門入内(福州幾乎所有公園風景區都免票),可見約十級台基上聳立着烏塔,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距今約千餘年。塔左下側有石塔寺、慈善堂、石塔會館,從右側有小徑通向烏山深處,花木蔥郁,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

      宋熙甯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山上呂洞賓道場、高爺廟、彌陀寺、朱子祠等,有幽幽亭、清幽亭、烏山亭、黎公亭、道山亭等,台有峻青台、天章台,摩崖石刻約二百段,最著名當推唐代李陽冰的“般若台銘”篆書石刻,可與秦代李斯相媲美,被世人稱為“大小李”。

      我是抱着一探曾鞏文中提及烏山之美而來的,在道下亭下方石壁上,默讀了刻在石壁上的《道山亭記》。雖然前些日子前後通讀了數遍,早已耳熟能詳,今番于烏山道山亭下重讀,依舊感慨萬分。

      當年此亭為程師孟所建,并約請他的前任曾鞏,作《道山亭記》,亭旁有篆刻“天章台”,元朝薩都刺曾在此吟成《天章台上晚酌》一詩,珠聯璧合,前後輝映。

      坐在亭中小息,四顧翠意盈目,時有山風吹來,涼意襲身。當年楚襄王在蘭台宮苑遊玩,有宋玉、景差随從。一陣涼風拂身,楚襄王甚高興,問身邊人這是什麼風?宋玉回答說是大王風,專供楚襄王所享用。

      那麼,今天這風,是拂向道山亭的,有諸多騷人墨客,曾在此登臨賞詠,當然得是雅士風。不知道我受此風拂身,文思是否會泉湧?尚未可知也。

      正自念怔間,西下方黎公亭傳來女子唱歌聲,因相隔數十米,又有樹木枝葉遮擋,瞧不清是誰唱。隻是覺得用閩語唱的,婉轉流暢,有山泉鳴溪之清音,聽了讓人暑意頓消。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