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見月
原創作品,文責自負。
過幾天又是中秋節了,神州大地,圓月高懸,家人團聚,共度佳節。自然免不了要仰望玉盤似的明月,心中默禱祈願,不一而足。算起來中秋的月亮,看了不下幾十回了,然而給我記憶最深的月亮,卻不是中秋的月亮,而是幾十年前夏日夜晚,小舅家江邊上的圓月。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初中三年級暑假,一個人去了小舅家。小舅住在鎮江長江邊上,出門百米就是渡口。這渡口是通往揚州的要道,白天甚是喧鬧,車水馬龍,南來北往。
夜深人靜時,躺在床上可以依稀聽到江水聲。尤其是夏天,夜裡睡覺門窗都開着,那單調中又有韻律的聲音,是鄉人們最好的催眠曲。
有一天晚上,因為白天下午睡了幾小時,到了半夜,依舊翻來覆去睡不着,于是輕手輕腳地出了廂房,踏着月色不一會到了渡口。夜幕下的渡口沒了白晝的喧鬧,那幢白天收費的人頭擁擠的小屋,此刻卧在岸邊,老納入定般的寂靜。
那天晚上的月亮,迥異于往日,似乎大了許多,圓圓的泛着清冷輝暈,惹人遐想,似乎伸手可以擁入懷中。
片刻後,一種無以言狀的感覺如月光籠罩了全身。我仿佛被它的清曠幽寂鎮住了,令人靈魂出竅般發怔,腦子裡一片空白,隻是覺得自己身體好像透明了,無數束月光透體而過。堤岸邊上草叢裡的蟲鳴,在這透明晶瑩的世界裡,連聲音也剔透玲珑起來了。
多年以後,随着恢複高考,許多經典重新出版,其中自然包括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等。高二時讀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開篇即為之傾倒: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待讀到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心神俱醉下,忽然憶起了江邊那個月夜,明白了為何當時有那種難以表述的感受。
那個明月,沈靜、廓寥、瓊絕般的境界,神奇般的永恒,照過無數個古人,照過小舅家人,照過曾經特别疼愛我的外公,自然也照過慈愛的母親。
後來,随着年齡漸長,隐約有點明白,那晚月色下,在那種難以言喻的感受中,似乎有一縷似有若無的曠寂和怅惘。
如今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心境亦不複往日,隻是偶爾會想起小舅家的那個夜晚的月亮,恍如昨天。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