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春末夏初,應該是生機勃發的狀态,卻愈感疲憊。

也許是跟痛風博弈了兩個月,耗費了太多的氣力,身心俱疲。其實也談不上博弈,隻是勉力招架而已。中西醫結合、外敷内用,窮盡其力,也僅僅以放棄口福之欲為代價簽得城下之盟,極盡屈辱。

從此謹小慎微,強打精神,告誡自己:事已至此,萬不可再生枝節,使自己潰于黎明到來之際。

下個月即是高考季,三年來隻見星光不見日地辛苦奔忙也即将告一段落,再堅持一下,靜待花開。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近來各種填報志願的宣講不絕于耳。各類機構、平台不遺餘力地輸出,傳遞的是焦慮,目的是銷售。

填報志願如何如何重要,失敗的案例如何如何多,讓你覺得不找他們助力你就是下一個失敗者。這是一種營銷技術的運用,一種成套話術的搬運。就這樣我們變成了推定的失敗者,誠惶誠恐地按照他們反複強調的方式下定。

我并不否認一些機構和平台的作用,隻是不喜歡他們通過制造和輸出焦慮來輔助銷售。

我們已經被教育體制反複試驗,主動或被動地卷入群體焦慮,被裹挾着落入資本設置的圈套,越掙紮資本越興奮。

我們所有的焦慮都是源自對存在的不确定。

對存在的狀态不确定,對存在的意義不确定。對存在的焦慮不斷地摧毀已有的存在,又不斷地創建新的存在。

當人類還處于蒙昧狀态,面對各種未知的現象一定也有過焦慮,由此創造了各種神,以神的力量來解釋這一切。

後來,神太多、太雜了,出于對各路神仙控制和統一認識的需要,人類又發明了宗教。再後來,為了擺脫宗教對人的控制、平衡它的權力,人類又發明了科學,進而發展了各項技術。這些發明創造都是緣于對現有存在的焦慮,進而推翻舊的、建立新的存在狀态。

現在我們的生活又面臨技術的入侵,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所有細節。技術對生活的掌控已經超出了人類自己的掌控範圍,技術制造了新的焦慮。

接下來我們将何去何從?

是接受技術對我們的控制,默認焦慮把我們的生命越卷越薄,變得易于撕裂、扭曲。要麼就是把焦慮傳遞下去,讓我們的後代去承擔起摧毀和創建的責任,因為我們看似已經無力反抗。

可目前來看有點事與願違!

曾經以為00後是垮掉的一代,是被我們的焦慮摧毀的一代。現在發現他們才有可能成為活得最通透的一代,以“自私”的方式拒絕焦慮,以“無知無畏”的态度反抗權力。

也許70後、80後作為父母和兒女是繼承焦慮的最後一代,也是作為父母而被抛棄的第一代。

你會為此焦慮嗎?

                            2024年5月25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