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論區看到了“十二公民”

      現在各大熱火平台的評論區可比内容本身要精彩多了。内容就隻有作者的一種想法,而評論區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博主的這條文案,内容大概是,愛自己,并不是給自己買任何想要的東西,吃任何自己想吃的東西。不是,無止境地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而是,接納完完整整的自己。

      這個觀點,跟我的想法,還是非常契合的,隻是千人千面,不能每個人的想法都跟你一樣。正因為如此,這個敏感話題底下的評論,可想而知有多熱鬧了。

      主流思想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博主的反方觀點,認為“愛自己,就要精緻地活着,那些粗糙地活着還打着從内心接納自己旗号的人,不是懶,就是窮”。另一個觀點是支持博主的正方觀點,認為“放棄打扮跟愛自己沒有一點兒沖突,不是懶,也不是窮,衣服清一色,搭配起來方便”。

      然後,就這兩位遊客,就博主的觀點展開激烈讨論,從開始的就事論事,到後來的相互人身攻擊,兩個陌生人,就這樣,在茫茫人海中,建立起了聯系。

      而我這個更是毫不相幹的遊客,居然看熱鬧,從頭看到了尾,哈哈,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是太閑了。

   

     

...

      看完,我突然就想到了之前看過的電影—《十二公民》。它講述的是,在一所政法大學内,未通過考試的學生迎來了補考,他們組成模拟西方法庭,讨論“20歲富二代弑父”的案子,而來自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十二位學生家長組成了評審團。在給富二代投票定罪的時候,十二位家長有了分歧,經過一步步的事實剖析,十位家長都投了無罪,隻有最後兩位堅定地認為富二代有罪。

      在密閉的空間裡,人們好像更能沉浸式思考,最後,這兩位家長都說出了自己投有罪的真正原因。

      一位激憤地講說,自己是本地人,非常厭惡外地人,認為同是外地人的富二代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因為他們搶占了本地人的資源,自己兒子上大學的資源就被外地人搶了。

      另一位也忍不住了,訴說了自己與兒子的過節。兒子最後因此離家出走,老婆也跟自己離了婚,所以他将富二代帶入到自己兒子身上,給“兒子”們都扣上了不孝的帽子。

      所以,你們看,他們給别人定罪的根本原因,不是來自于對事情的剖析,也不是源于事實的本身,而是源于自己,源于自己過往經曆的經驗總結。如果不是大家非得讨論出個所以然,那麼他們可能一直都會陷入自我欺騙的境地,自己都沒辦法發掘自己内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再來看看評論區,是不是,多多少少有點“十二公民”的意思的。而生活中也處處存在着“十二公民”現象,通過某件事情的一個片面角度,将自己的經曆随意“帶入”進去,再瘋狂地“輸出”出來,争論就出現了。而細細分析下來,卻發現,你說的始終是自己的經曆,他說的始終圍繞着他的經曆,而事實本身就這麼晾在那裡,三者從本質上說毫無聯系,看起來卻又那麼的熱火朝天,甚至大動幹戈!

      其實都是閑來無聊的評論,也不是對别人有多少批判,隻是有感而發,順便反思,我們是不是也進入了“十二公民”的狀态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